新華網重慶10月13日電(邵以南)國慶中秋假期已經結束,重慶文化旅游市場表現強勁。重慶市文化和旅游委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雙節期間,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2701.59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2%;實現國內游客花費196.14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1.4%,多項文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假日經濟”活力澎湃,愈加豐富的文旅消費業態備受游客青睞。以假期為窗口,重慶不斷刷新“網紅城市”的主流敘事,通過場景引流、體驗升級、文化賦能,積極推動文旅市場從“流量型”向“價值型”躍升,演繹熱度背後的邏輯之變。
松溉古鎮2025中秋追月燈會。新華網發(受訪單位供圖)“夜態”上新營造引流場景
鱗次櫛比的商鋪擺滿了各種特色商品,空氣中米酥的甜香和豆花的熱氣撩動着來往游客的味蕾……國慶中秋假期的永川松溉古鎮,在夜幕降臨後依舊延續着白天的熱鬧。
“白天逛了一遍不夠,晚上還想再來感受一次,夜色裏的古鎮是完全不一樣的意境。”趁着假期到重慶游玩的山東人鄭廣新説。
吸引鄭廣新夜間“二刷”松溉古鎮的,是2025中秋追月燈會——傳統紋樣挂上老街的燈籠,白墻黑瓦襯着一片紅,隨手一拍就能出片。
這個雙節假期,以夜食、夜購、夜游等為代表的“夜經濟”業態密集上新,成為重慶營造引流場景、激活假日經濟的關鍵因素之一。
雙節期間,松溉古鎮僅前3天的接待游客就達5.5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超10%,其中選擇夜游的游客佔據了大部分。
“不收門票的松溉古鎮,用‘不遷原住民、不拆老建築、不搞商業化'的三不原則,通過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讓六百年的生活氣息自然流淌。”重慶永川松溉古鎮運營方相關負責人説,這種更加“克制”的打造思路,把“熱鬧”交給生活本身,讓游客把體驗落在腳底。
科技與文旅的融合,也為假日夜經濟增色。10月1日至7日晚20:30,以“家國共慶”為主旋律的大型無人機燈光秀,在重慶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的上空準時上演。數千架無人機以夜空為幕,用璀璨的光影畫卷為游客呈現了一場兼具科技感與人文溫度的視覺盛宴。
據了解,重慶無人機燈光秀自今年4月以來已進入常態化展演,截至目前已演出26場。展演期間,核心觀演區沿線餐飲門店座無虛席,平均滿客率超70%。

體驗升級釋放城市魅力
在涪陵美心紅酒小鎮景區,7條索道環線串聯起長江秋日盛景,中西合璧的廊橋與雙塔夜景公園的燈光交相輝映,不夜星光集市與美食街煙火氤氳。該景區以“文化+游樂+美食”的多元融合魅力,8天吸引游客超101.2萬人次。
“我們通過‘節慶活動+夜游新場景+惠民優惠’的組合拳,讓游客既能詩意賞月,也能暢快消費。”
美心紅酒小鎮景區負責人介紹,通過“68元5日暢玩套票”惠民政策,景區索道環線日均接待量同比增加20%,彩色城堡主題酒店提前一個月售罄,實現了從“一日游”到“多日留”的體驗升級。
長假首日,位於九龍半島的重慶藝術公園內人潮涌動。當晚,2025九龍坡“光影奇旅”啤酒音樂節在此開幕。藝術半島雙節主題光影藝術燈光秀的絢麗燈光點亮夜空,巨型投影在工業遺址上變幻出繽紛圖案,與現代化舞&交相輝映,引發觀眾陣陣歡呼。
“這裡既保留了工業遺址的厚重韻味,又融入了現代時尚的蓬勃活力。邊吃火鍋邊聽音樂,這樣的混搭體驗太棒了!”大學生陳琳説。
10月2日,新加坡游客李女士在重慶某商場購買手提包和項鏈後,直接在商場內的離境退稅退付點拿到了退稅款。這樣的高效體驗,讓她對重慶國際化消費環境連連稱讚。
近年來,重慶在重點商圈設立集中退付點,實現對全市所有離境退稅商店的覆蓋。
專家&&,隨着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免簽朋友圈”持續擴容,國際客源成為旅游業的重要力量,中國也已成為國際旅游最大客源國和主要目的地。重慶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就要乘上這一東風,進一步提升入境游服務能力。

文化賦能讓“看過”變“記住”
苗戲樓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高&獅舞”的表演者們在數米高的疊凳上閃轉騰挪,引得觀眾陣陣喝彩;廣場上,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普子鐵炮火龍”在夜間舞動,火花絢爛;實景舞&劇《苗祖·蚩尤》以山水為幕,演繹着苗族的古老傳説——在彭水蚩尤九黎城景區,對民族文化的深度挖掘與整體呈現,令游客大呼過癮。
“來重慶之前,我對重慶的印象就是‘網紅城市’。”廣州游客李汪洋説,原來,重慶不只是8D魔幻、賽博朋克,還有如此豐富、精彩的文化。
這個假期,重慶以“文”賦“旅”,各區縣紛紛端出多元融合的文旅大餐,用深厚的文化底蘊打開游客內心的“情感閥門”。雙節期間,全市累計開展非遺展示展銷展演活動230余場次,同比增長12%;參與群眾100萬餘人次,同比增長15%。
與此同時,正在火熱開展的重慶城市足球超級聯賽(簡稱“渝超”),疊加雙節假期更添一把“火”。不少賽區都推出了“跟着球賽去旅行”特色服務,“看比賽、游山水、品文化”成為游客標配,讓賽事成為各區縣展示文旅資源的流動櫥窗。
假期首日,重慶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下轄各景區就接待游客3.7萬人次,人們在游覽中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汲取奮勇前行的力量。
這個雙節假期,重慶博物館、紀念館全面取消參觀預約制,策劃推出72個展覽和152項社會教育活動,三峽博物館、體育博物館等16家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全市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220.68萬人次,同比增長25.8%。全市29家主要劇場和重點演藝新空間累計演出567場,同比增長15.4%;累計接待觀眾約16.57萬人次,同比增長17.6%。
專家&&,獨特城市景觀造就的網紅流量,讓重慶近年頻頻“出圈”。而要把熱度變長尾,用好文化是一大關鍵。讓游客從“看過”變成“記住”,把在重慶的“經歷”變成能傳出去的“故事”,讓更多人對重慶形成更強的認同與關注,讓文化迸發出源源不斷的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