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團圓時,堅守保供電。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強化電網運行監測和設備精益運維,全力以赴做好各項保供電工作。
精心巡檢農村配電網
10月4日7時,國網重慶市區供電公司白市驛供電所運行維護班班長田時東和班員譚長榮提前到崗,攜帶紅外測溫儀、望遠鏡等巡檢設備,開啟了當天的線路特殊巡視工作。

10月4日,田時東在巡視10千伏白龍線。(韓薇 攝)
白市驛供電所運行維護班主要負責白市驛、石板等6個街鎮10千伏線路的巡檢運維和故障搶修工作。今天,田時東和譚長榮按計劃對10千伏白龍線和白水線開展國慶保電特殊巡視,排查線路及通道有無樹障等安全隱患。
“這兩條線路為中梁山周邊三個村和鎮上的幾家企業供電,線路安全運行直接關係到居民和企業的穩定用電,我們要全力做好巡視。”田時東對譚長榮説。
8時10分,在10千伏白龍線13號桿,田時東用望遠鏡仔細檢查絕緣子有無污漬、破損,然後用紅外測溫儀對導線接頭進行測溫。節日值守期間,田時東和同事除了按計劃開展線路特巡外,還要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故障,確保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搶修。
檢查導線接頭、絕緣子、桿塔拉線、線路通道……巡檢完10千伏白龍線13號桿後,田時東和譚長榮趕往10千伏白水線27號桿巡檢。這根電桿安裝在半山腰上,到達現場後,田時東發現電桿的拉線基礎松動,邊上還堆了一些秸稈,存在安全隱患。隨後,兩人先清理秸稈,再用鐵鍬夯實松動的泥土。
15時20分,田時東和譚長榮完成10千伏白水線27號桿拉線基礎加固,消除了這起線路安全隱患。
築牢電力設施安全防線
10月1日,在重慶市長壽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小石門土建工程現場,一台挖土機揮舞着巨大的鏟鬥,在工地上穿梭忙碌,開展基礎開挖、場地平整等工作。國網長壽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帶電作業工程師楊嘉越和同事來到現場,開展電力設施防外力破壞特殊巡視,向挖土機操作人員和附近村民宣傳電力設施保護知識。

10月1日,楊嘉越在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向挖土機操作人員宣傳電力設施保護知識。(張紹欽 攝)
“開挖作業時務必留意上方的電力線路,確保與線路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當天,楊嘉越與同事分為3組,重點對東新村農田改造、小石門土建工程等區域內的輸電線路開展防外破巡視,全面排查施工現場有無涉電安全隱患,叮囑挖土機操作人員在吊裝、開挖等作業時與電力設施保持安全距離。針對涉電安全風險較高的作業現場,楊嘉越與同事在現場蹲守監護,並用測距儀實時測量施工設備與輸電線路的距離,確保開挖作業安全實施。
國慶、中秋假期,楊嘉越和同事走進17個施工現場,累計開展巡視、排查24次。
熄燈夜巡渝北換流站
10月6日21時,在±800千伏渝北換流站,國網重慶超高壓公司特高壓直流中心二次檢修班班長李力下達“熄燈巡檢”指令後,換流站內的高桿燈、設備區的照明燈依次熄滅。李力斜挎着手電筒,手持紅外測溫儀與記錄簿,和同事一起來到設備區,開展熄燈夜巡。

10月6日,李力(左一)和同事在渝北換流站開展設備巡檢。(劉青川 攝)
“熄燈後巡視,能更清晰地觀察設備放電、發熱的微光,這是排查設備缺陷、隱患的重要手段。”李力介紹。面對國慶、中秋“雙節”期間保電以及坤渝直流單極金屬回線特殊運行方式帶來的壓力,他和同事每日開展運行方式變化特巡,運用紅外測溫、局放檢測等先進技術手段,全面排查設備運行狀況,查看是否存在潛在安全隱患,確保設備處於最佳運行狀態,為國慶、中秋“雙節”期間“疆電入渝”直流輸電工程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在直流場設備區,李力和同事一邊觀察濾波器、電抗器等設備有無閃爍發光現象,一邊用紅外測溫儀檢測設備與導線連接處的溫度是否正常,並做好巡視記錄。隨後,李力和同事來到交流場設備區進行夜巡。
23時30分,李力和同事完成設備夜巡後,回到主控室,繼續值守,監控全站設備運行狀況。
做好在建重點工程質量管控
“格柵完成面與倒角下邊線平齊,槽鋼焊接、格柵佈置每道工序都要做到毫米級控制……”10月6日9時30分,在新玉500千伏變電站建設現場,重慶送變電公司項目部總工程師代國權正在主變油盆裏,向安裝油盆格柵支架的作業人員交代施工細節。

10月6日,代國權正在復測主變格柵下槽鋼頂至主變基礎倒角下邊線的預留距離。(冷國樹 攝)
35千伏配電裝置設備安裝、全站電纜支架安裝、二次屏櫃安裝、主變及35千伏區域二次埋管……國慶、中秋“雙節”期間,新玉變電站施工現場一派忙碌景象,各種施工機械轟鳴不停,施工車輛往來穿梭,作業人員正有條不紊地開展土建、電氣安裝等工作,全力以赴推進工程建設。
新玉變電站建成後將有效滿足巴南—南岸片區電力增長需求,優化區域220千伏網架結構,提高供電可靠性,成為推動特高壓入渝、構建重慶500千伏“雙環兩射”目標網架的重要節點。
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員工全力以赴做好樞紐變電站和重要站所的值守,加強重要輸電通道、輸變電線路的特巡特護,保障重慶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游紹斌 韓薇 況敏 何東林 楊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