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豐都縣委十五屆十次全會精神解讀發布會在豐都縣基層治理中心舉行。豐都縣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高水平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核心主題,通過解讀全會部署、明確實施路徑、回應群眾關切,全面展現豐都在城市發展、文旅升級、民生改善等領域的階段性成果,也為未來城市建設勾勒出清晰藍圖。

發布會現場。
本次發布會的核心,是解讀《中共豐都縣委關於開展“四項行動”高水平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實施意見》。這份《意見》已在中共豐都縣第十五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
近年來,豐都始終圍繞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推進城市建設,一系列看得見、摸得着的變化,讓 “人民城市” 的底色愈發鮮明。豐都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中意介紹,豐都城市辨識度日益凸顯,全市唯一公園裏的圖書館成功開館,南天門、豐都福宴、五雲樓冷焰火等20余個文旅新場景成為熱點。城市缺位加快補齊,全縣累計新增學位1.2萬個、工位2.3萬個、座位1.5萬個、車位1.1萬個、充電端口2900個、公廁32座。城市環境明顯改善,改造的3.2公里濱江步道、5.3公里龍河生態廊道成為市民新“打卡地”,30萬個物聯感知設備讓城市更智慧。城市煙火氣更加濃厚,圍繞“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熱點”,祈福、廟會、避暑、冰雪等文旅活動為城市注入新活力,豐都麻辣雞等9道地方菜入選“渝味360碗”,深受大眾喜愛,“錯時共享停車”“車輪上的夜市”讓城市更有溫度、更具熱度。城市精氣神大幅提振,“書香豐都”縱深推進,豐都好人、孝善人物等先進典型不斷涌現,敦親睦鄰、守望相助、誠信重禮的傳統美德蔚然成風。
在夯實當下成果的基礎上,豐都更錨定長遠,為高水平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劃定了清晰的 “時間坐標”。到2027年,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創新之城、宜居之城、美麗之城、韌性之城、文明之城、智慧之城加快打造;到2030年,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具有國際范、豐都味的美好城市基本建成;到2035年,現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城市綜合實力、競爭力、承載力躍上新&階。
為將長遠規劃轉化為可落地、可實施的具體行動,全會部署了 “四項行動”。中意介紹,一是開展形象定位行動,找準生動傳神的城市定位;建設有辨識度的城市場景;涵養具有國際范、豐都味的城市文化。二是開展功能補位行動,完善居住功能;提升服務功能;強化集散功能。三是開展環境升位行動,優化生産環境;改善生活環境;美化生態環境。四是開展品質進位行動,塑造無私無畏、向上向善的城市氣質;培育創新開放、富有活力的城市動能;建設便捷高效、整體智治的智慧城市。
具體而言,豐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將以城市更新為抓手,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和電梯加裝,讓“人人住上好房子”;同時補齊停車位、充電樁等設施,推動形成15分鐘生活圈。交通方面,渝萬高鐵(豐都段)預計2027年通車,宜涪高鐵、墊豐武高速等項目也在穩步推進。在規劃上,豐都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要盤活閒置資源,推動低效用地提質增效,同時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街區,“既要展現新面貌,也要留住老記憶”。文旅方面,豐都縣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將推動城鄉環境優化、公共設施升級,帶動住宿、餐飲等行業發展,直接惠及本地市民與市場主體。(邵以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