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旅會客廳丨當郎朗遇見重慶 解碼“音樂+文旅”的城市新韻-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09/29 14:22:48
來源:新華網

重慶文旅會客廳丨當郎朗遇見重慶 解碼“音樂+文旅”的城市新韻

字體:

  當鋼琴家郎朗在兩江游輪上彈奏經典旋律,嘉陵江與長江的波光映照着重慶夜景,這場音樂與山水的相遇,勾勒出城市獨特的藝術氣質,揭開重慶“音樂+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篇章。近日,在重慶文旅會客廳訪談中,國際鋼琴大師郎朗與重慶市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冉斌圍繞城市音樂基因、文旅融合實踐與未來路徑展開深度對話,為重慶打造“音樂之都”提供清晰藍圖。

國際鋼琴大師郎朗與重慶市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冉斌做客重慶文旅會客廳訪談節目。新華網 彭浩然 攝

  在冉斌眼裏,重慶的音樂底色早已刻在山水肌理與人文脈絡之中。“長江邊的縴夫,用號子‘掙’出了逆水行舟的勇氣;三峽的鄉民,把生活‘飄’進雲霧繚繞的竹枝詞裏……這些不是簡單的曲調,而是重慶最原始、最鮮活的生命搖滾。”冉斌在訪談中談到,言語間滿是對本土音樂文化的珍視。

冉斌做客重慶文旅會客廳訪談節目。新華網 彭浩然 攝

  如今,這份沉澱千年的韻律,正與現代音樂潮流碰撞出令人驚喜的火花。武隆仙女山仙游音樂節將舞&架在草原雲端,讓游客感受在海拔1900米的“天地劇場”;萬盛黑山谷星空露營音樂節把音樂、體育與煙火氣相融,打造出年輕人青睞的沉浸式度假場景;就連城市角落的橋底空間,也變身野歌音樂會現場,成為市民夜間休閒、釋放熱愛的新選擇。

  數據顯示,2024年,重慶文化産業與旅游産業增加值雙雙突破1390億元,增速達12%和15%,為重慶“音樂之都”建設注入澎湃動能。其中,音樂演出市場表現尤為亮眼,票房突破15億元,帶動住宿、餐飲、文創等關聯消費超50億元,重慶成功躋身全國大型演唱會票房榜第六位,成為全國音樂演出市場的新增長極。

  在“高雅藝術+山水場景”的融合創新上,重慶正在探索兼具地域特色與國際視野的新路徑。訪談中,冉斌提出“高度+深度”雙思路:第一考慮是“高度”,讓鋼琴樂觸摸雲端,在城市摩天大樓頂層打造天際鋼琴廳,讓游客站在600米高空彈奏《天空之城》,腳下是兩江交匯的流光溢彩,眼前是山巒疊嶂的城市畫卷,實現雲端藝術與山水景觀的融合。第二考慮是“深度”,讓傳統破圈重生,可以把一些傳統場景,比如把湖廣會館的古戲&改造成鋼琴現場,讓傳統與現代在音符中對話。

  更值得期待的是兩大重量級音樂平台的布局:投資300億元的釣魚嘴音樂半島,正加速建設長江音樂廳、音樂博物館、國際音樂交流中心等六大核心項目,未來將成為集音樂演出、創作、教育、展覽於一體的國際音樂高地;總投資50億元的國家數字音樂産業基地已正式落地渝北,將依託數字技術推動音樂製作、版權交易、直播演出等業態創新。

郎朗做客重慶文旅會客廳訪談節目。新華網 彭浩然 攝

  “我曾在瑞士雪山、埃及神廟等獨特場景演奏,但長江三峽更讓我嚮往,若能在三峽的壯闊山水間配樂演奏,那種自然與藝術共生的感染力,定能讓世界記住重慶的山水韻律。”郎朗對重慶的音樂場景創新充滿期待。作為西部音樂産業發展聯盟首席音樂家,郎朗提出建議:可在長江索道轎廂、洪崖洞觀景&等標誌性場景打造“空中音樂會”,用鋼琴藝術為重慶文旅貼上國際名片,讓游客在移動的風景裏邂逅音樂驚喜。

  為推動“音樂+文旅”走向更廣闊的國際舞&,重慶正在推動國際資源“引進來”與重慶文化“走出去”雙向奔赴。“引進來”方面,重慶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正式獲批,成為西部首個中外合作的頂尖音樂教育機構,將依託俄羅斯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的教學資源,培養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情懷的“音樂+文旅”複合型人才。“走出去”方面,西部音樂産業發展聯盟已正式成立,將面向全球徵集“重慶城市BGM”“駐場音樂劇”與“國際山水音樂節”創意方案,計劃將大足石刻的佛教文化、川江號子的堅韌精神等本土元素,轉化為國際通用的音樂語言,讓重慶的音樂文旅故事走向世界。

郎朗與冉斌做客重慶文旅會客廳訪談節目。新華網 彭浩然 攝

  在郎朗與冉斌看來,音樂不僅是拉動文旅消費的引擎,更應是惠及大眾的美育橋梁。訪談中,郎朗分享了自閉症學生舒海峰的故事,“海峰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年輕鋼琴家。他開始幾乎不説話,因為他有先天性自閉症,但是通過音樂,他已經成了一個溝通的橋梁。你看他演奏時候的這種交流,完全看不出他跟自閉症有任何關係,音樂改變了他的人生。”他認為,“音樂能改變我們的狀態,能改變我們很多負面情緒。音樂能打開你的心扉,能讓你真正地用心和大家溝通,它能打透、滲透到你的心靈,這種力量是很難得的。”

  為讓更多孩子學習音樂、愛上藝術,郎朗藝術基金會還捐贈兩間“快樂的琴鍵”音樂教室給重慶萬州龍駒中學和忠縣第二小學校。此次捐贈包括40架智能鋼琴等硬體,還將提供持續的師資培訓與教學支持。基金會也將定期組織優秀學員評選、區域交流演出等藝術實踐活動,助力重慶培育本土音樂人才,拓寬青少年藝術視野。

  重慶文旅集團也在積極踐行這一理念。重慶大劇院專門創辦愛樂童聲合唱團、音樂劇教育中心,通過“大師課+演出實訓”的模式,為青少年搭建音樂成長平台,目前已培育近千名青少年音樂愛好者;同時推動非遺音樂“進景區、進街區”,在阿依河景區舉辦武陵山世界原生民歌會,邀請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歌手現場演唱,讓游客在漂流、踏青的同時,近距離感受非遺音樂的魅力,讓“音樂+文旅”真正走進大眾生活。

  從長江縴夫的號子聲,到國際大師的鋼琴演奏;從江邊巷陌的野歌會,到百億級的音樂産業基地,重慶正以音樂為筆,在山水之間書寫文旅融合的新答卷。正如冉斌所言,“音樂是驅動文旅躍升的核心引擎,未來要讓全球樂迷因旋律而來,為山水停留。”

 

策劃:李元元

統籌:李華曾

編導:李海嵐

攝像:馬天龍 朱清 鄭傑 彭浩然

攝影:彭浩然

後期:朱清

設計:王可 徐修安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