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9月29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黎華玲
時下正值香蔥采收旺季,在重慶豐都縣武平鎮壩周村的香蔥種植基地裏,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着收割、分揀、打包,飽滿的香蔥很快裝滿一個個竹筐,笑意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壩周村村民何洪其便是其中的一員。此前,他一直在家待業,沒有穩定務工收入,如今,隨着村裏産業發展,他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一年收入已超過4萬元。
武平鎮地處豐都南部山區,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氣候涼爽濕潤,晝夜溫差大,且土壤富含硒元素,為香蔥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作為當地傳統優勢作物,“武平香蔥”具有葉色濃綠、蔥白緊實、香味濃郁、耐儲存等特點,無論是涼拌、炒菜還是作調味料,都深受消費者青睞。但過去,當地香蔥種植多以散戶為主,缺乏統一標準,産品銷路窄、價格波動大,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為破解産業發展瓶頸,豐都縣武平鎮通過“政府引導+合作社帶動+農戶參與”模式,推動各村成立香蔥種植專業合作社,2023年又成立重慶雪玉香蔥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對全鎮香蔥産業統一提供種苗、技術、農資和銷售服務,推動香蔥産業從“零散化”種植向“標準化、規模化”發展。
“以前種香蔥,全靠自己挑去賣,一斤最多賣2塊錢。現在加入合作社,有了統一標準和品牌,訂單直接找上門,一斤價格高的時候能賣到7塊多。”重慶雪玉香蔥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皮國林説,現在武平鎮已建成標準化香蔥種植基地1300余畝,年産量1300萬斤,年産值突破5000萬元。
“武平香蔥”産業正成為當地農戶打開增收大門的“金鑰匙”。依託這一特色産業,武平鎮已有超1000戶農戶通過種植香蔥獲得穩定收益。
武平鎮壩周村的轉變尤為亮眼。過去,該村産業結構單一,僅以烤煙種植為主,對於香蔥産業,村民們既缺乏了解也無種植意願,一度無人問津。如今,在“武平香蔥”産業的帶動下,該村香蔥種植面積達800畝,村民通過香蔥種植、田間管理、采收銷售等環節實現增收,腰包實實在在鼓了起來。
深耕規模化、特色化發展,香蔥産業正成為武平鎮增收致富、振興鄉村的“硬支柱”。
武平鎮副鎮長曾文兵説,武平鎮正在全力推進國家地理“武平香蔥”標誌商標申報工作,使昔日的“零散蔥”變成鄉村振興的“富民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