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重慶以人力資源服務助推人、産、城“三向奔赴”-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信息 > 正文
2025 09/25 21:55:36
來源:重慶市人力社保局

訪談|重慶以人力資源服務助推人、産、城“三向奔赴”

字體:

  攜手製造業,共創新未來。9月25日,2025人力資源服務業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重慶舉行,來自全國人社系統、製造業企業代表、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代表、産業園區、行業協會及專家學者等齊聚山城,共商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發展大計。

  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重慶的“家底”和“未來”,而強大的人才和人力資源支撐,則是築牢“家底”、贏得“未來”的根本保障。如何加強人力資源服務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人才、産業、城市“三向奔赴”?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重慶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主任陳敬濤,重慶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周楊分別做了分享。

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重慶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主任陳敬濤。

  近年來,數字重慶建設加速推進,智能化也是産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如何健全人才的“引、育、留、用、轉”完整鏈條,推動數字人才與城市發展雙向奔赴?

  陳敬濤: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作為全國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國家級數字經濟人才市場,自2021年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批准設立以來,始終緊扣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需要,系統構建並持續優化數字經濟人才“引、育、留、用、轉”全鏈條工作機制,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人才引進方面,我們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滿天星”及“百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留渝來渝就業創業”行動計劃,採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累計開展數字經濟人才專場(專區)引才活動207場,引進各類數字經濟相關人才1.8萬餘人。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紮實推進“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建設,取得全國首批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訓機構“全牌照”,累計培訓數字技能人才超過7萬人次,其中培育數字技術工程師5000餘人次。

  在人才服務方面,我們積極營造一流人才生態,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成功舉辦全國卓越工程師大賽、數字經濟人才創業創新大賽等品牌活動;累計將2845名數字經濟領域的人才認定為“新重慶人才”,並提供涵蓋學術交流、科技諮詢、金融支持等服務1.88萬人次。

  同時,為推動市場規範化、標準化建設,我們還聯合中國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等權威機構共同編制《數字經濟人才分類及評價規範》,發布《中國數字經濟人才發展報告》,為數字經濟人才發展及市場建設提供理論支撐與決策參考。

  目前,我們已經建成“1+1+10+N”的市場工作體系,組建了101家單位參與的重慶數字經濟人才聯盟,打造了6個分市場,在68家重點企業和高校設立工作站,基本形成覆蓋廣泛、協同高效的服務網絡。

  下一步,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將深化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聯動開展川渝數字經濟企業技術交流會、西部地區聯合引才等活動,為重慶乃至全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重慶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周楊。

 近年來,重慶提速打造“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如何構建現代人力資源服務體系、打造人才“蓄水池”,助力重慶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周楊: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是全國設立的第二家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近年來,産業園着力聚資源、搭平台、育人才,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與製造業“兩業”融合發展。

  一是聚資源。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目前已匯聚139家機構,能夠為全市製造業企業提供包括招聘、人力資源服務外包、高級人才尋訪、靈活用工、管理諮詢、人才測評等全方位的人力資源服務。截至2024年底,已累計服務人員總數896.04萬人次,幫助就業和實現流動人數283.08萬人次,服務單位39.88萬家次。

  二是搭平台。産業園積極搭建人力資源服務業與製造業的“兩業融合”供需對接平台。在重慶傳音科技有限公司、重慶永川永聯園區商會等地建設9個産業園工作站,通過工作站的方式,快速將人力資源服務送達至製造業企業;建設全國首個産業園內的獵頭基地。吸引全國16家知名獵頭機構入駐,為市內製造業企業提供精準、高效、高質量的人才尋訪服務。截至2024年底,基地已為我市引進年薪20萬以上高層次人才3064人。

  三是育人才。近年來,重點聚焦智能製造、大數據分析等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急需領域,通過企業合作班、高校訂單班,産業園在全市已累計培養數字技術工程師5880余名,幫助企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糾錯】 【責任編輯:韓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