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 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的答案藏在這些數字裏-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信息 > 正文
2025 09/25 21:37:28
來源:第1眼TV-華龍網

打造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 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的答案藏在這些數字裏

字體:

  9月25日,圍繞“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加速推進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主題,渝中區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發言團”,與企業代表、媒體記者圍坐一堂,用一串紮實的數字描繪出化龍橋片區的産業圖景。

發布活動現場。第1眼TV-華龍網 陳紅莉 攝

  “作為全市唯一授牌的國際商務區,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正提速推進産業迭代升級、推動現代生産性服務業規模能級越上新&階,以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為抓手,圍繞“1+3+X”産業體系,全力打造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渝中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俊生開宗明義地説道。

渝中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俊生。 第1眼TV-華龍網 陳紅莉 攝

  “集聚區規劃2.6平方公里,投資300億”

  “集聚區規劃總面積約2.6平方公里,累計投資近300億元,核心區開發面積達363萬平方米,從載體、配套、交通、景觀多維度發力,構建宜業宜居宜游的發展環境。”作為主發布人,何俊生從産業載體、生活配套、交通網絡、生態景觀等四個方面介紹了集聚區的發展環境。

  産業載體充足完備。目前已建成以企業天地、重慶天地為代表的110萬平方米高端産業載體,集聚各類企業機構超3200家。下一步,隨着陸海國際中心竣工投用,將新增26.8萬平方米優質商務載體,為企業落地、産業擴容提供堅實空間支撐。

  生活配套全面升級。錦繡濱江、翡翠系列、雍江系列等高端住宅小區拔地而起,168萬平方米的住宅空間與1440套人才公寓,為“築巢引鳳”提供保障。天地人和街小學、重慶市二十九中學等優質教育資源,以及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等醫療配套,實現社區公共服務全覆蓋。

  交通網絡便捷高效。已開通公交線路25條,軌道5號線、9號線全線通車,軌道18號線建設持續推進,區域交通可達性與輻射能力顯著提升。“化龍橋不再是‘孤島’,而是連接渝中、沙坪壩和江北的重要樞紐。”一位參會企業代表感慨道。

  生態景觀獨具特色。從國家4A級景區重慶天地—天地湖,到原巴渝十二景“佛圖夜雨”故地佛圖關公園,再到“開往春天的列車”及李子壩小黃樓街區,化龍橋將産業功能與生態品質完美融合。

  “我們不僅要打造商務區,更要打造一個有溫度、有品質的生活圈。”何俊生&&。

  “入駐企業3200家,2024年總營收490億”

  專業服務業佔比26.9%、商貿服務業24.2%、軟體信息服務業18.5%、金融服務業12.7%——活動現場,何俊生還用四組數據勾勒出化龍橋的産業圖譜。四大主導産業協同發力,支撐作用凸顯,一個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産業體系已然成型。

  市場主體數量與質量雙提升。截至目前,化龍橋入駐各類企業機構3200余家,集聚世界500強企業20家、大中華區上市企業21家、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14家,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33家,規模以上企業90家,稅收億元樓宇3棟。

  “2024年,集聚區內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營收490億元,同比增長15.1%;完成稅收4.4億元,同比增長12.6%;吸納就業2.4萬人。”何俊生説,今年1-7月,區域發展勢頭持續向好,新增市場主體390家,新增企業職工1700餘人,“發展活力不斷迸發”。

  “金融機構佔比12.7%,企業最高可獲1500萬扶持”

  如果説何俊生的主發布,讓大家看到的是化龍橋的“實力”,現場的問答環節則讓企業代表感受到了化龍橋在招商引資方面的滿滿“誠意”。

  “我們是一家金融服務企業,想了解未來政府如何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精準對接聚集區不同企業的融資需求,特別是針對中小微企業在發展初期的資金短缺問題。”一位企業負責人道。

化龍橋街道黨工委書記、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開發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付雲。第1眼TV-華龍網 陳紅莉 攝

  化龍橋街道黨工委書記、重慶(化龍橋)國際商務區開發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付雲應答從容,她介紹,商務區現有各類金融機構30多家,佔比達12.7%。通過定期舉辦銀企對接會、行業沙龍等活動,已成功為企業提供電子保函、並購貸等定制化服務。針對中小微企業“輕資産、缺抵押、需求急”等特點,化龍橋正推動金融機構開發靈活度高、審批快的專項信貸産品,推廣供應鏈金融、知識産權質押融資等新型服務模式。

  “我們還將對符合條件的入選人才,提供購房補助、安家補貼、科研項目資助等實打實的支持。為企業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等精準匹配租房補貼,切實降低人才安居成本。”活動現場,付雲還透露。

渝中區産業發展促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蔣倩。第1眼TV-華龍網 陳紅莉 攝

  除了金融服務,真金白銀的扶持政策,也是企業關注的焦點。渝中區産業發展促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蔣倩介紹,今年5月&&的《促進專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試行)》可謂“真金白銀”:新引進企業最高可獲500萬元扶持,存量企業最高可獲1500萬元支持,品牌建設、信息化轉型等方面也有相應補貼。

萬科(重慶)企業有限公司經營業務部招商總監程楓凱。 第1眼TV-華龍網 陳紅莉 攝

  作為化龍橋乃至重慶的新名片,總投資約80億元、458米高的陸海國際中心進展如何,是此次發布活動的另一焦點。“今年4月9日,項目已經完成了玻璃幕墻的安裝,現在正在進行總平工程和樓體燈光調試等收尾工作。”萬科(重慶)企業有限公司經營業務部招商總監程楓凱&&,陸海國際中心作為重要載體,正在成為政策落地的重要平台,該項目將圍繞專業服務、新興金融、信息技術、國際商貿物流四大方向招商,預計建成後可容納企業300家以上,吸納就業人口超過1萬人,年總營收超過50億元。

  活動結束,企業代表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討論發布內容。隨着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産業核心日益升級、招商紅利持續釋放,化龍橋這片2.6平方公里的土地,正朝着“科産城人文金”深度融合的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集聚高地穩步邁進,為重慶高質量發展增添一抹亮色。(陳紅莉)

【糾錯】 【責任編輯:韓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