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曲韻同心匯”2025年長江流域曲藝藝術創研交流活動創作成果展演現場。(侯本艷 攝)
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從淮河兩岸到雪域高原,長江流域的曲藝藝術如繁星般璀璨。9月20日晚,由中國曲藝家協會、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萬州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長江曲韻同心匯”2025年長江流域曲藝藝術創研交流活動創作成果展演在萬州上演。眾多曲藝名家與新秀齊聚平湖之畔,以一場精彩紛呈的曲藝盛宴,共溯長江文脈,共話曲藝未來。
晚會在一曲熱情洋溢的歌伴舞《愛在萬州》中正式啟幕。重慶三峽歌舞劇團的演員們以動人的歌喉和優美的舞姿,將三峽的柔情與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瞬間點燃了全場氣氛。
國家級非遺四川竹琴《紅梅經霜》將觀眾帶入了一段紅色記憶。重慶市三峽曲藝保護傳承中心的青年演員柳海山、應雪婷與伴奏團隊合作,通過漁鼓筒的清脆節奏和婉轉激越的唱腔,再現了革命先烈江姐的英勇事跡,感人至深的表演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
四川評書《生根之路》則聚焦三峽移民的感人故事。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提名者姜婷以“一人一桌一扇一醒木”,生動講述了三峽移民“扎根”他鄉的艱辛與堅韌,展現了曲藝藝術講述時代故事的獨特魅力。
來自蘇州的評彈表演藝術家袁小良、王瑾帶來的《説唱中華情》則將江南韻味推向了高潮。作為中國曲藝“牡丹表演獎”獲得者,兩位國家一級演員將傳統的“吳儂軟語”與現代説唱創新融合,贏得了觀眾陣陣掌聲。
小品《沒多大事兒》由諧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曲協副主席叮噹領銜出演,通過生活化的語言和生動表演,展現了尋常生活中的真情實感,幽默中見深刻,輕鬆中顯智慧,引發觀眾強烈共鳴。
淮河琴書《十二生肖沒有貓》則帶來了淮河岸邊的質樸風情。中國曲協副主席、淮河琴書代表性傳承人孟影以獨特唱腔解答了這一有趣謎題,既增長了見識,又欣賞了非遺藝術的獨特魅力。
最後,曲藝串燒《曲藝之花綻平湖》成為整場晚會的壓軸大作。由老中青少四代同&演繹,四川竹琴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何菊芳領唱,專業院團藝術家與萬州區枇杷坪小學、萬州青少年宮的孩子們共同演出,展現了曲藝藝術代代相傳的蓬勃生機。
“這不僅是一場藝術的聚會,更是長江流域文化共鳴與傳承創新的生動實踐。”重慶市三峽曲藝保護傳承中心相關負責人&&,自2023年長江流域曲藝藝術創研交流活動首次揚帆起航以來,重慶萬州作為曲藝發展的重要陣地,深耕細作,將傳統與現代巧妙融合,創作出了一批既保留地域特色又富有時代氣息的優秀曲藝作品,此次展演,正是對這些創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讓觀眾在歡聲笑語中感受長江流域曲藝藝術傳承發展的蓬勃生機。(劉磊)

曲藝串燒《曲藝之花綻平湖》。(侯本艷 攝)

快板書《大禹開峽》。(伍秀丹 攝)

萬州藝術家登&表演。(程雨虹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