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19時至17日19時,重慶市潼南、大足、榮昌等渝西片區8個區縣出現暴雨或大暴雨。截至目前,此次強降雨累計緊急避險轉移安置群眾768人,無因災死亡失蹤人員。面對此輪汛情,全市各相關部門及區縣迅速行動,以“遞進預警、前瞻調度、力量前置、責任下沉”為核心,多方位聯動,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提前預警研判 織密防範網絡
為有效防範強降雨風險,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提前開展叫應提醒工作。針對潼南、大足、榮昌在17日凌晨先後發布的暴雨紅色或橙色預警信號,結合2小時、1小時降雨情況及涪江流域沿線可能出現的超警水位風險,多輪次抽查叫應大足、榮昌、銅梁等5個區縣的38個重點鄉鎮主要負責人,重點核查在崗值守及防範應對情況,同時通過三級治理中心視頻和應急鷹眼視頻,對94個重點區域視頻點位開展實時巡查,確保風險早發現、早處置。
在會商研判層面,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牽頭聯動氣象、水利、水文、自然資源等8個市級部門,以及渝西、渝東北、主城片區共20余個區縣進行綜合會商。通過數據共享與模型推演,精準劃定風險區域。
針對嘉陵江、涪江、渠江流域可能出現的“過境洪水+本地降雨”疊加風險,指揮部持續滾動更新研判結果,並提前與上游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對接,建立跨省聯防聯調機制,協同開展防洪調度、工程攔蓄、搶險救援等先期準備工作,形成“上下游聯動、左右岸協同”的防汛格局。
在應急響應啟動上,嚴格遵循“遞進式、精準化”原則遞進式響應。國家防總、應急管理部啟動對重慶防汛、地質災害四級響應,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根據短臨預警信息與小時降雨實況,動態督導高風險區縣、鎮街、流域梯次啟動響應。9月17日,結合雨情汛情發展,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對榮昌區、大足區、銅梁區、城口縣、巫溪縣等8個區縣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對合川區、潼南區啟動防汛三級應急響應;市抗震救災和地質災害防治救援指揮部對合川區、大足區、銅梁區、榮昌區、潼南區、開州區、雲陽縣、巫溪縣、城口縣等9個區縣啟動地質災害四級應急響應,同步發布應急避險提示,推動各項防汛措施快速落地。
力量前置備勤 快速響應處置
為確保搶險救援“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重慶市提前優化應急力量部署,構建“片區備勤+市級前置”的力量體系。渝東北、渝西、主城片區15個區縣救援隊伍啟動二級備勤模式,全市總計備勤1.67萬人,備勤車輛1914輛,做到“隨時待命、快速出動、全力保障”。針對渝東北雨情疊加的情況,市應急管理局統籌調度市級專業救援力量,部署工程搶險安能隊20人、市應急救援總隊10人前置萬州佈防,進一步增強重點區域應急救援能力。
結合氣象短臨預警、小時降雨情況及重點降雨落區,相關部門與各區縣聯動,出動救援隊伍開展巡查巡護30余次,投入人員250人、車輛39輛,巡護點位51個,及時排查消除潛在風險。
大足區在此次強降雨中應對迅速。9月16日晚至17日6時,該區高坪鎮普降大暴雨,降雨量達177.5毫米。16日18時許,大足區應急管理局對高坪鎮進行電話叫應,重點提醒易淹區域防範事項。17日6時,高坪鎮天寶小學保安發現學校部分區域積水超10厘米,且校門口塘壩河水位持續快速上漲。依據應急預案,大足區教委、高坪鎮立即啟動熔斷機制,果斷實施停課停學,並逐一對學生家長進行通知;對未收到消息已出發的學生,及時集中至安全地帶並&&家長到校接送,最終安全轉移幼兒學生18名、小學生120名。17日9時起,當地應急、消防部門已進駐學校開展清淤、消毒工作,預計18日可恢復正常教學秩序。
下沉督導包保 壓實防汛責任
為確保防汛責任層層落實、不留死角,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在啟動應急響應的基礎上,全面運行“行政督導+專家包保”工作機制,派出“2+41”個工作組下沉一線,全程指導防汛救災工作。
一方面,精準下沉督導。聚焦降雨落區、洪水風險較高的渝西和渝東北地區,派出2個工作組赴潼南、城口等區縣,督導基層加大監測預警、風險精準巡查、遞進應急響應力度,同時督促區縣、沿河鎮街做好滾動預警叫應,果斷組織群眾轉移避險,堅決守住人員安全底線。
另一方面,強化技術包保指導。為全市41個區縣逐一配備124名防汛救災應急搶險專家,嚴格落實“一個技術組包保一個區縣”機制。專家團隊持續嚴密監測過境洪水動態及區域降雨態勢,保持與各區縣聯絡24小時暢通,實時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及應急處置協助,為基層防汛救災提供“技術智囊”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