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剛剛提到了《十萬大學生職業體驗行動計劃》,這個行動計劃在以前並沒有聽説過,能為我們詳細介紹一下嗎?
李林峰:職業體驗行動的目的是引導高校畢業生深入了解現代化企業和基層一線就業工作實際,轉變就業觀念,明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更好實現高質量就業。為什麼要實施這項行動呢?我們在調研分析當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阻礙,聆聽他們的具體需求及高校和企業的意見建議時,發現當前許多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對企業的了解還不夠,同時缺乏平台去對企業進行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搭建一個平台,幫助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特別是在校大學生熟悉了解職場,讓他們在擇業時能夠對職場及自身有一個相對正確的認識。
為做好這項活動,我們聯合市教委、團市委等相關市級部門,通過“四個一批”來組織實施。一是實習活動引導一批。由市教委牽頭,推動各高校根據教學需求,動員市內高校在校大學生到我市各類企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生産性服務業企業實踐,將理論知識用於實踐鍛煉,進一步激發學生到企業就業的興趣和信心。二是就業見習引導一批。由市人力社保局牽頭,圍繞“416”科技創新布局、“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等發展需要,大力募集見習崗位,定向推送給有見習意願的畢業生,提升社會實踐和就業能力。三是政務實踐引導一批。由市人力社保局牽頭,籌集基層機關事業單位政務服務職業體驗崗位,利用寒暑假時間,引導大學生到區縣、鎮街、社區等基層機關事業單位政策研究、活動執行、窗口服務和宣傳運營等崗位開展政務實踐。四是社會實踐引導一批。由團市委牽頭,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挺膺擔當”為主題,聯合相關市級部門積極募集適合在校大學生的實習崗位,通過“重慶市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平台”“全國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崗位對接系統”,促進市內外在校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職業體驗的時間可以靈活安排。比如,在校大學生可以利用周末等課餘時間報名參與,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可以在各區縣提供幫扶服務期間,報名參加至少1次職業體驗活動。
為提升活動效果,我們還專門設置了“職業體驗+技能培訓+就業引導”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首先,通過職業體驗幫助大學生找準定位和發展方向。大學生在職業體驗過程中逐漸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明白這個行業需要的專業技能,了解心儀的企業所需要人才的綜合素質。其次,根據行業需求,針對性選擇職業技能培訓、專業課程學習,然後再參加實習實踐活動,提高自己職場適應力。最後,通過自身體驗、職業介紹、崗位推介和招聘對接等方式,可以比較快捷高效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實現高質量就業。比如,小王同學學的計算機專業,但是通過職業體驗後希望到人工智能行業企業就業,那麼他可以先選擇人工智能訓練師等職業培訓項目,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然後再參加報名相關企業的實習實踐或者就業見習,在實習見習過程中提高就業能力。最後,通過參加職業指導和招聘會等活動,相信小王的求職路徑將變得更加寬廣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