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夜幕初垂,霓虹漸亮。
銅梁城區龍騰大道西段,一條原本尋常的城市道路悄然“變裝”——每晚18點後,它不再是車流穿梭的通道,而化作一個長達1.2公里的“潮汐夜市”。
餐車攤位如珠鏈串聯,香氣四溢;孩童在滑草區追逐嬉戲,笑聲不斷;露天音樂角旋律悠揚,市民在這裡三五成群相聚暢談……這一自發形成的夜市,迅速成為市民夜生活的“新寵”,更以其時尚多元、愜意休閒的消費場景,折射出城市治理與服務的“潮汐智慧”。
“潮汐夜市”點亮夜生活
“苕皮多加辣!”“冰粉小湯圓,清涼解暑!”叫賣聲此起彼伏,燒烤、茶飲、小吃、文創手作等各類攤位琳瑯滿目,互動游戲熱鬧非凡,勾勒出一幅生動鮮活的夜經濟圖景。
夜市中,一位叫彭梓桐的小男孩格外引人注目。
暑假期間,他隨媽媽戴小燕來到夜市賣果茶。“買一杯水果茶,就送一支舞!”從小學習街舞的他大方展示才藝,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媽媽的果茶攤也因此人氣大漲。
“夜市氛圍越來越好,孩子在這兒不僅鍛煉了膽量,還交到了朋友。”戴小燕笑着説,原本只是想體驗生活,沒想到夜市成了孩子們的新舞&。
不遠處,慶隆鎮慶新村的黨員攤位前也擠滿了人。佛手、冷吃雞等特色農産品,通過村幹部們生動的講解和線上直播,吸引了不少市民和網友關注。“潮汐夜市”,成為鄉村特色産品走向城市的新窗口。
這裡有經驗豐富的商家拓展新市場,有大學生、年輕人嘗試直播和創業,有家長帶着孩子前來品嘗美食,還有球迷聚集觀賽……越來越多的人涌入“潮汐夜市”,夜經濟蓬勃的生命力在這裡展露無遺。
火爆人氣背後的治理難題
然而,自然生長的“潮汐夜市”也曾伴隨層出不窮的亂象——
“哎,哎!你侵佔我的位置了!”在夜市交叉路口,一名剛來的炒麵攤主和一名燒烤攤主爭執不下。
雙方都説該當“先到先得”,但對於誰“先到”,卻各執一端:一個自稱當天比對方早來一個多小時,另一個則&&自己前幾天一直在這裡擺攤,來得更早。
不遠處,一輛售賣火龍果的三輪車停在路中間,堵塞了人行通道,市民只得繞行。在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勸導下,攤主才將三輪車推到一側。
緊接着,工作人員又發現攤販在機動車道斑馬線上售賣氣球,身旁就是一輛車快速駛過。
“潮汐夜市”是自發形成的夜間消費場所,其原有基礎設施和管理規範難以滿足火爆流量的需求。
此外還有憑空出現的滿地垃圾、隨意停放的眾多車輛,以及無可回避的如廁需求……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各種各樣的難題、風險和“麻煩”擺在了銅梁區有關部門面前。
剛柔並濟激活夜市新活力
考慮到龍騰大道西段夜間車流量極小,對“自然生長”起來的這個夜市,銅梁相關部門沒有選擇簡單的“一關了之”,而是及時介入,實施柔性規範管理——與攤販、市民共同守護這片充滿活力的夜市。
短時間內,“潮汐夜市”悄然升級:間隔數米增設垃圾桶,新建便捷公廁,加裝高功率照明設施,合理劃分攤位,設置限時潮汐停車位……
除硬體提升之外,城管、市場監管等部門駐場維護秩序、督促做好衞生,交通治安見警率提高,環衛實時保潔,志願者開展文明勸導——多方協作,確保夜市火而有序、旺而不亂。
“現在環境好了、設施全了,人流量更穩定。攤位免費,我們生意越做越起勁,每天營收都有1000多元!”整點燒烤攤主陸鑫一邊翻動烤串一邊説。
時常到此游玩的市民李女士也&&:“停車、上廁所都方便了,經營秩序越來越好,我們來玩也更放心。”
“白天是通暢的城市道路,夜晚是熱鬧的‘潮汐夜市’。在管理中,我們既要守住食品安全與環境底線,也要為攤主留足經營空間。”銅梁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這是一次“剛柔並濟”的城市治理實踐,希望通過科學、合法、貼近實際的綜合施策,實現夜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讓城市的煙火氣愈發濃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