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重慶中心城區暴雨如注。9日清晨8點,渝中區菜園壩街道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傳來一陣急促的警報聲——北斗毫米級位移監測設備捕捉到燕子岩徵收片區地表出現異常位移。警報通過“AI+風險防控”平台直傳區街兩級指揮中心,網格員即刻前往現場覆核,發現一處拆遷房屋基堡坎因持續強降雨發生垮塌,大量坍塌土體被防護網攔住,下方南區路通行安全岌岌可危。20分鐘後,渝中區規資局、應急局、208地質隊等部門火速馳援,經現場研判,專班立即啟動預案——封閉半幅道路、清理土方、加固邊坡、修復排水,經22小時連續奮戰,隱患被徹底排除。
“正是AI系統讓我們搶佔了黃金處置時間。”回憶起這場高效處置的搶險,街道分管負責人金亮威感慨道。
菜園壩街道是重慶老城門戶,地災點多、邊坡綠地多、市場密集、河岸線長,安全治理千頭萬緒。今年以來,街道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緊抓“數字重慶”建設契機,創新打造包含“地災防治、防汛救災、綠地防火、市場消防”四大子場景的“AI+風險防控”綜合場景體系,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轉化為智治實踐。
布設18處北斗毫米級位移監測設備、40&多源數據採集設備“緊盯”6處地質災害風險隱患區域,AI模型自動比對閾值,實現三維形變實時感知,排查精度較人工提升60%;長江菜園壩段公運碼頭,雷達監測攝像頭實時精準監測水位線,178米至186米五級預警閾值如同“安全標尺”,洪峰預警直達指揮中樞,防洪救援黃金時間可提前1小時;在竹林公園、九濱路沿線等7處陡坡綠地,5&熱成像攝像機、4套火情預警樁組成“火情天網”,煙火識別精準定位,區街響應時間從15分鐘壓縮至5分鐘;中興市場、重慶小商品市場等重點區域,20&“千里眼”智能視頻設備如同“AI衛士”,實時捕捉消防通道堵塞、煙霧火焰等風險,跨層級、跨主體聯動區消防救援局、應急局、商務委等部門,切實築牢市場安全防線。
這些高效運轉的場景,背後是“感知預警、決策處置、監督評價、復盤改進”四大功能模塊的高效運轉:4個KPI指標錨定核心目標,16個體徵指標細化治理顆粒,8個關聯應用實現數據貫通,20個五色預警數字預案明確處置流程……街道將人工智能深度融入風險防控全鏈條,讓基層治理從“人海戰術”邁向“智慧戰術”。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強化AI賦能,完善‘天—地—人’立體感知網,讓AI算法更精準、人機協同更高效。”渝中區菜園壩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剛&&,街道將緊扣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六屆七次全會精神,將數智賦能嵌入城市安全肌理,守護山城煙火,為推動韌性安全城市建設持續走深走實,貢獻更多基層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