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8月29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趙佳樂
在重慶市墊江縣硯&鎮白雲村海拔400米左右的山坡上,一排排湛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光伏板下,胡豆、黃豆、黃精等作物長勢喜人。
近年來,墊江縣搶抓國家“雙碳”戰略機遇,發揮高海拔地區光照資源優勢,率先在硯&鎮白雲村、太安村等長日照、高轉化率區域布局光伏産業,將曾經的荒山荒坡變身“陽光電站”,成為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光伏電能通過‘全額上網’模式直輸國家電網,電費結算‘月結月清’,高效融入能源大循環。”國網墊江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余湖&&。目前,墊江縣硯&鎮村級光伏項目三期工程已全面建成投運,總裝機容量達1135千瓦。
截至目前,墊江累計建成分佈式光伏電站面積達18.8萬平方米,總並網容量4.71兆瓦,相當於節約標準煤約1.6萬噸,年均可發電量超過4000萬千瓦時。一張覆蓋城鄉的分佈式光伏網絡正加速形成。
光伏板下的“文章”同樣精彩。硯&鎮統籌16個村、社區,投入資金380余萬元,創新實施“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的農光互補模式。經過土壤改良,曾經低效的板下空間煥發出勃勃生機,胡豆、大豆等蔬菜長勢良好,黃精等中藥材也陸續試種。
“過去這片坡地只能長野草,現在通過農光互補模式,村集體在林下區域種植農作物,每年的綜合收益有7萬元左右。這筆錢不僅可以為村集體建設發展補充資金,到時候我們也能參與分紅。”白雲村村民張勇説。
如今,墊江的“光伏版圖”仍在擴張。根據規劃,到今年底,全縣將新增分佈式光伏電站180座,新增裝機容量8.9萬千瓦。
【糾錯】 【責任編輯:邵以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