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潼南:“禾下乘涼夢”走進現實 2米高“巨型稻”迎來豐收-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08/26 15:15:27
來源:潼南區委宣傳部

重慶潼南:“禾下乘涼夢”走進現實 2米高“巨型稻”迎來豐收

字體:

測量“巨型稻”的高度。

  又到一年水稻豐收季。這段時間,在潼南區上和鎮團山村的部分水田裏,一片“高個子”水稻正迎風搖曳,長勢喜人。這不是普通水稻,而是由中科院科學家團隊研發的“巨型稻6號”。今年,當地引進試種了30畝,目前陸續開鐮收割。

  走進田間,抬頭仰望,稻穗沉甸甸地垂挂於頂端,葉片寬大濃綠,根係粗壯有力。微風拂過,稻葉沙沙作響。最令人驚嘆的是,人行其中,竟可穿行於稻叢之下,真正實現“禾下乘涼”的詩意畫面。與常規水稻相比,“巨型稻”的稻株不僅身形高大、葉片寬闊,連稻穗都顯得格外飽滿。

  “我們村今年試種了30畝‘巨型稻’,預計畝産在700公斤左右,總産量將達到21000公斤。”潼南區上和鎮團山村黨支部副書記李建説。

  據了解,“巨型稻6號”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歷時多年選育而成,具有抗倒伏、耐病蟲、産量高、生態效益好等多重優勢。株高通常在1.8米至2.2米之間,而每穗稻穀粒數可達350—450粒,遠高於普通水稻,極具推廣潛力。

  中科院亞熱帶研究所博士曹偉介紹:“‘巨型稻’最大的優勢第一個是産量高,可以達到最高的我們理論産量,還有一個優勢是它的秸稈量、生物量特別豐富,每畝濕的秸稈可以達到4-5噸,這些秸稈可以進行回收利用,因此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

  推廣優良品種是推動農作物增産增收的重要動力。近年來,潼南區積極探索特色糧食種植新模式,鼓勵優化育種選擇,實現了水稻畝産量的大幅提升。(陳芷琦 馮小舟)

陽光下的“巨型稻”,稻穗沉甸甸地垂挂於頂端,葉片寬大濃綠,根係粗壯有力。

收割機正在收割“巨型稻”。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