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在渝北區魯能星城超充站,剛完成夜間充電的網約車司機王師傅算了一筆賬:“我每天行駛約300公里,每天大概要充電45度,一個月下來平均充電差不多有1350度電,如果都是白天12點-14點這個時間段充電,一個月就要花費超過2200元,如果都改為深夜充電,只需要880元,每月可節省1300多元。”像王師傅這樣,利用分時電價政策,降低出行成本的車主不在少數。
對於使用公共充電樁的車主來説,充電價格由電費和服務費兩部分構成,不同場站的收費標準有一定差異,但普遍都是高峰時段價格較高,且可能面臨排隊等候。因此,很多網約車司機等用戶喜歡利用夜間低谷時段充電,不僅節省時間,經濟性優勢也更為明顯。

國網重慶市北供電公司員工在萬和社區為用戶講解夜間電動車分時電價政策。(鐘雪 攝)
從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獲悉,對公共充電站,目前我市一般執行工商業分時電價。將一天劃分為尖峰、高峰、低谷和平段四個時段。尖峰時段為12:00至14:00,1、7、8、12月,電價在平段電價基礎上浮92%,其餘月份同峰段。高峰時段為11:00至12:00、14:00至17:00、20:00至22:00,電價在平段電價基礎上浮60%。谷段為0:00至08:00,電價在平段電價基礎上下浮62%。其餘時段為平段,平段電價為國家規定的銷售電價。對私人充電樁,如果沒有選擇辦理居民分時電價的用戶,電壓不滿1千伏的電表電價全天均為0.54元/度;但對辦理了居民分時電價的用戶,在低谷時段(00:00至08:00)充電,電價僅為0.36元/度。按照居民私家車1年行駛2萬公里,百公里耗電15度來測算,一年需充電3000度,辦理了分時電價且在谷段充電,一年下來就可以節省至少1080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據國網重慶電力最新數據顯示,分時電價政策引導效果顯著。截至8月18日,全市累計接入公共充電站近6000座、接入居民私人充電樁36.7萬戶,總充電量達19.3億千瓦時,全社會谷段充電量佔比超61%,其中私人充電樁谷段充電量佔比達72%以上。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日益普及,許多市民都購買了電動汽車,並很多都配備安裝了充電樁。目前市民辦理分時電價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線上辦理,用戶只需下載“網上國網”APP,並按照提示提交相關資料申請即可,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非常方便。另一種是線下辦理,用戶只需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明,前往當地供電營業廳辦理,他人代辦的還需提供經辦人有效身份證明。
針對部分車主擔心的私人充電樁與家庭用電共用一表可能推高總電量、觸發階梯電價高檔位的問題,國網重慶電力提示:用戶只要為充電樁申請安裝獨立電表即可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如今,絕大多數電動汽車都可以通過車載系統或手機APP輕鬆設置“預約充電”,靈活選擇低谷時段自動啟動充電操作僅需三步:
1.選擇模式:在車機屏幕或手機端切換至“預約充電”功能;
2.設置時段:自定義開始/結束時間(如00:00-8:00電價低谷期);
3.啟動執行:插槍後系統自動在設定時段完成充電。
該功能可以實現“無感充電”,市民全程無需值守,休息與出行兩不誤,且夜間電價更低,只需在車輛或充電樁上設置好充電時段,即可在低谷時段自動享受0.36元/度的優惠電價。操作簡便,智能省心。為方便用戶設置谷期充電,國網重慶電力已為深藍汽車、蔚來新能源等20餘款主流品牌電動汽車車主編制了詳細的“錯峰充電預約設置操作指南”。


當前,重慶市已獲批成為首批國家級新能源汽車與電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城市,目標為實現全社會充電電量60%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私人充電樁年充電量80%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國網重慶電力&&,將持續推廣“文明用電、科學節能”理念,鼓勵更多新能源汽車用戶選擇辦理分時電價、主動在低谷時段充電,降低用電成本,共同助力綠色低碳出行新風尚。(楊明麗 賀婷婷 李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