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年來,重慶的全民健身氛圍越來越濃,身邊的體育設施越來越多,賽事活動也越來越精彩。市體育局緊緊圍繞市民需求,瞄準建設現代化體育強市的目標,不斷夯實基礎,打造亮點。能否請您為我們盤點一下,重慶在全民健身領域,交出了哪些令人欣喜的“成績單”?
杜學勇:好的,主持人。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國家體育總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聚焦市民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以建設現代化體育強市為引領,主要在四個方面發力,取得了紮實成效:
一是評估引領強實效,實施計劃落地生根。我們嚴格對標對表,紮實開展《重慶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的績效評估。令人振奮的是,“十四五”期間,我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已達49.57%,《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總體合格率高達92.7%,各項核心指標穩步提升,全民健身工作成效顯著,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二是設施建設惠民生,健身陣地持續拓展。我們直擊“健身去哪兒”的痛點,堅持“強弱項、補短板”,全力增數量、提質量、優布局。啟動鄉村振興項目,完善巫溪體育設施;推動建成5個小型全民健身中心、2個小型體育公園、7個配備智能器材的國球社區、376個配備球&的國球社區、10個鄉鎮健身廣場、10條智慧健身長廊、445個更新換代的農民體育工程;為118個尚未建設鄉鎮(街道)級設施的“空白點”補上短板。同時,用好補助資金,推動全市95個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並依託信息化管理系統,提升服務能力、優化管理效能,讓場館真正惠及於民。
三是賽事活動添活力,全民參與熱潮涌動。我們堅持“區區有品牌,縣縣有特色”、“大賽引領、小賽帶動”的思路,讓群眾身邊的賽事活動遍地開花。品牌賽事示範引領:上半年,成功舉辦重慶馬拉松、市龍舟公開賽、市全民健身運動會等52場市級及以上賽事。其中,第十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已開展氣功、氣排球、排舞等15個項目。基層活動豐富多彩:精心組織2025年“全民健身日”主題活動,各區縣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月、迎新登高等主題活動,社區運動會、“三大球”賽事深受群眾喜愛。我們更積極組隊參加第十五屆全運會群眾項目,努力展現巴渝兒女的健身風采。
四是科學指導提質效,健身服務觸角延伸。圍繞群眾“如何健好身”的需求,我們着力強制度、育人才、優方法。加強體育社會組織建設,新成立市曲棍球協會,市級協會總數達69個。舉辦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2期,培訓122人;在長壽區開展萬村女性指導員培訓,覆蓋120個村(社區),培訓140人。組織指導員、運動員深入機關、企業、學校、農村、社區開展志願服務,送科學健身知識到身邊,讓健康生活方式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