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8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田金文
踏入重慶石柱縣冷水鎮八龍村,連片的莼菜田在藍天白雲下泛着碧波,與青山相映,一幅詩意盎然的田園風光躍然眼前。
莼菜,是一種對水質和環境要求苛刻的水生蔬菜,其嫩滑細膩的口感,堪稱至味。冷水鎮黨委宣傳委員柴妮爭説,每年夏秋季節,來這裡觀賞莼田美景、體驗莼菜採摘、品嘗莼菜美味、購買莼菜産品的游客絡繹不絕。
在冷水鎮莼菜農業公園體驗採摘的游客龍女士笑着説:“好幾個盛夏都在冷水度過,這裡涼快漂亮,比城裏舒服。”這座佔地110平方公里的公園,年吸引游客120萬人次。
然而,30餘年前,冷水鎮卻是另一番模樣。作為石柱縣高寒邊陲的“窮山溝”,這裡海拔高、氣候冷涼,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薄弱。八龍村村民們守着人均兩畝“望天田”,種植傳統農作物,産量極低。一年辛苦只能勉強維持半年生計。村民全昌奎回憶往昔:“以前種玉米、土豆,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年輕人全往外跑。”那時的冷水鎮,貧困如影隨形,發展似乎遙不可及。
轉機出現在1991年。農業專家發現冷水鎮高海拔、零污染的冷泉水與莼菜“嬌貴”的習性完美契合,試種莼菜一舉成功。這如同星星之火,點燃了冷水鎮莼菜産業發展的希望。此後,産業規模如雨後春筍般擴大。如今,八龍村4000畝水田變莼田,全鎮莼菜種植面積達1.4萬畝。
“很多村民都靠種莼菜賺了錢。”據冷水鎮黨委書記譚盼介紹,在發展模式上,冷水鎮大膽創新,採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讓村民吃下“定心丸”。136戶村民通過這種模式,年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脫貧戶許先林的550畝基地一年銷售額更是近600萬元。産業鏈延伸也為産業注入新活力,全縣11家加工企業將“冷莼菜”變成了即食莼絲、莼菜面膜等35種産品,綜合産值達3.5億元,“石柱莼菜”成功躋身重慶“土特産”品牌第一方陣,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在莼菜産業帶動下,冷水鎮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形成“莼菜+旅游+康養”立體産業格局。莼菜主題公園、雲中花都、滑雪場等景點串珠成鏈,旅游年收入達5億元。21℃的清涼氣候和90%的森林覆蓋率,吸引3家企業布局康養産業。20余名“莼二代”返鄉創業,直播團隊單場帶貨超10萬元。
冷水鎮莼菜還實現了國際突圍。2023年,八龍莼工坊簽下699.5萬日元外貿訂單,實現石柱村集體經濟組織自營出口“零的突破”。2024年,以莼菜為代表的農特産品實現由原材料出口到加工産品出口、貼牌轉出口到自營出口的“雙突破”。到2025年,首批8000萬美元的高附加值即食莼菜産品直航日本,冷水鎮的莼菜正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
石柱縣農業農村委特産中心果蔬科負責人陳純亮&&,縣里正打造國際森林療愈度假區,吸引國內外游客體驗莼菜文化、享受康養之旅,力爭2027年莼菜綜合産值破10億元,以産業振興促鄉村與康養旅游共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