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秀,這是你想要的《昆蟲記》,還有新書包和學習用具。”臨近開學日,“愛心媽媽”文燕為留守兒童秀秀(化名)送來了“開學大禮包”。這個皮膚黝黑的小女孩抱着禮物,眼中閃爍着欣喜的光芒。
文燕是綦江區婦聯招募的首批“愛心媽媽”。多年來,她自掏腰包,累計捐贈送出近萬冊圖書刊物、學習資料,用知識為困境兒童鋪就成長之路。“這些孩子需要更多關注,我希望能盡己所能,幫助他們汲取知識的力量。”文燕説。

“愛心媽媽”和困境兒童一起慶祝生日。(綦江區婦聯供圖)
為切實解決困境兒童關愛難題,綦江區婦聯啟動“愛心媽媽”關愛困境兒童服務項目,面向全區招募“愛心媽媽”志願者,全方位給予兒童支持和關愛,共同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為了更好發揮“愛心媽媽”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綦江區婦聯深入走訪調研,全面摸排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底數,按照困難幫扶、心理疏導、關愛陪伴等需求,精準建立兒童需求&賬,按需擇優匹配285名“愛心媽媽”,採取“一對一”或“一對多”方式,實現對全區困境兒童結對幫扶全覆蓋。
聚焦“怎樣幫”“幫什麼”問題,綦江區婦聯依託社區家長學校以及3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站,組織“愛心媽媽”學習家庭教育相關知識,指導“愛心媽媽”掌握幫扶政策、溝通技巧和關愛方法,幫助“愛心媽媽”更好勝任角色,推動建立“真幫真愛、雙向奔赴”的幫扶關係。

“愛心媽媽”幫助孩子輔導作業。(綦江區婦聯供圖)
“教師媽媽”開展興趣化教學解決學業困境,“心理媽媽”實施沙盤治療干預高危心理,“檢察官媽媽”開設法治課堂增強自護能力,“醫生媽媽”定制營養方案改善體質健康……“愛心媽媽”們構建“四維賦能”關愛體系,形成專業化、精準化、長效化的兒童關愛新格局。
同時,通過愛心書信搭建雙向溝通橋梁,助學資助守護求學之路,成長禮包覆蓋生活學習需求,親子活動培育家庭情感紐帶,生日儀式銘刻成長印記,形成“經濟支持+情感滋養+發展護航”三維關愛閉環,讓每個孩子都被看見、被珍視。

“愛心媽媽”和困境兒童在綦江萬達廣場參加親子嘉年華活動。(張靜 攝)
針對暑期這一兒童關愛關鍵期,“愛心媽媽”們積極響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假期陪伴和親子實踐活動。“有的‘愛心媽媽’帶着孩子走進圖書館、科技館開拓視野,或走進紅色教育基地賡續紅色血脈,或到趣味工坊學習非遺文化,或輔導孩子暑期作業,培養閱讀習慣,有效填補了困境兒童的假期陪伴‘空白’,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安全、充實、有意義的暑假。”綦江區婦聯副主席楊茜介紹。
“最開心的是,有人聽我説話了。生活裏的小秘密、我畫的畫、我搭的積木房子……她都會很認真地看,眼睛亮亮的,還會誇我‘真棒’!以前我覺得自己像個小影子,現在我覺得,我也是個很重要的小朋友。”困境兒童小宇(化名)説。

在趣味工坊,困境兒童揮動畫筆,用丙烯顏料畫出斑斕童夢。(張靜 攝)
在“愛心媽媽”的傾情守護下,困境兒童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兒童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上升。數據顯示,近三年受助兒童焦慮、抑鬱情緒檢出率下降5%,高危問題干預有效率達92%。綦江區連續三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比下降47%、37.84%、60%,在校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為零。
“從‘1個人’到‘285人’,‘愛心媽媽’這場跨越血緣的守護仍在持續接力。”楊茜&&,“我們相信,在這些‘媽媽’的愛心澆灌下,更多幼小的心靈將得到溫暖撫慰,孩子們的未來將被照亮,這份愛也必將溫暖我們整座城市。”(張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