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至12日,重慶市出現一輪暴雨天氣過程,部分地區降下大暴雨,一些鄉鎮遭遇特大暴雨。
汛情就是命令!重慶市各級相關部門、基層幹部群眾聞“汛”而動,科學應戰,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9日,雨幕落下前,在江北區軌道交通寸灘站,排水人員迅速清理沿路雨水箅子,加固防汛擋板;在北碚區縉雲幼兒園周邊,工作人員及時清掏淤堵物,確保排水暢通;渝北區雙鳳橋街道工作人員在易澇點拉起警戒線……
據介紹,這輪暴雨來臨前,僅重慶市、區兩級住建系統就組織超3000名作業人員、800余輛車、700&次排澇設備待命,巡查管網2435公里,疏浚雨水箅子2100余個。

8月12日,搶險救災人員在重慶市彭水縣太原鎮區陽村一地災風險點拉起警戒線。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精準預警,科學監測,才能有效應對。
地處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匯處的合川區,上游地區近期強降雨多發,防汛壓力較大。運用重慶市打造的基層智治體系,合川區實現險情“一屏掌控”、指令“一鍵直達”,有效提高了應急響應效率。
在小沔鎮,11條預警信息通過網格信息群,精準推送至全鎮8505名常住人口。暴雨來臨,小沔鎮防汛防地災工作小組通過基層智治平台進行調度,前方值守人員立即響應,匯報雨情、汛情,並同步傳回實時畫面。

8月11日,重慶市合川區小沔鎮工作人員使用基層智治平台進行防汛防地災工作調度。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我們組建了一支30人的應急‘生力軍’,主要由退伍軍人和身強力壯的居民組成,具有較強的搶險救援能力。”小沔鎮黨委書記江琴介紹,同時每個村(社區)至少配備10名“網格員”前置佈防,“預警一來,大家主動請戰”。
據介紹,此輪降雨期間,合川區組織12名駐守地質工程師、436名群測群防員、102名地災防治員,對全區439處地質災害隱患點、12處高風險區、沿江庫岸、道路沿線、切坡建房等開展巡查排查,有效防範化解風險。
位於渝東南群山深處的彭水縣,地質災害點有548個。“根據氣象預報,會有局地短時極端降雨,對我們這種地質‘敏感區’威脅較大。”彭水縣應急管理局局長肖健康告訴記者,“只要有風險,我們就堅決撤離群眾,沒有什麼比群眾生命安全更重要。”
本輪降雨來臨前,彭水縣前置3支隊伍摸排“叫不應”的邊遠區域,重點關注老弱病殘等群體,並安排專人護送撤離。
在太原鎮區陽村黨群服務中心安置點,幾戶村民臨時避險安置在這裡。記者看到,安置點乾淨整潔,儲藏室裏方便麵、礦泉水、棉被等物資堆得滿滿當當。區陽村黨支部書記冉茂維介紹:“我們這次共提前轉移了37戶97名群眾,對其中的6戶19人進行了集中安置。”

8月12日在重慶市彭水縣太原鎮區陽村拍攝的雨霽初晴的“五彩田園”。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12日午後,暴雨天氣基本結束,雨霽初晴,記者走出安置點,只見和煦的陽光照射在區陽村“五彩田園”上,寧靜如初。(記者鄭世昌、王全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