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國及重慶汽車産業在全球勇立潮頭-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08/01 08:07:31
來源:重慶日報

推動中國及重慶汽車産業在全球勇立潮頭

字體:

  7月31日,以“發展新質生産力·引領汽車新未來”為主題的2025汽車新質生産力發展主論壇在渝舉行。本次論壇由新華社、中國檢驗認證集團等單位聯合舉辦,匯聚了國家部委相關人士、行業頂尖專家學者以及國內主流車企掌門人。與會嘉賓圍繞如何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中國及重慶汽車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思想碰撞。

  集中力量突破技術難題

  搶佔全球創新制高點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蘇波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已形成技術先進、産業鏈完整的強大生態,其本質就是新質生産力,但領先優勢並非高枕無憂。他認為,未來必須要集中力量突破車規級芯片、高安全固態電池、車用操作系統等“卡脖子”技術,同時要前瞻布局車路雲一體化協同、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汽車上的應用等前沿領域,牢牢把握技術迭代的主動權。

  對於技術創新的重要性,企業界的代表感同身受。廣汽集團執委會委員吳堅詳細分享了廣汽的實踐經驗。他&&,廣汽構建了從0到1的技術創新、從1到10的&&化延展以及最終技術上車的“大V字”研發體系。他強調硬體預埋對於軟體定義汽車的重要性,“要是沒有硬體的預埋,所有的軟體定義汽車都是空話。”

  賽力斯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興海則從用戶體驗和安全的角度闡述了技術創新的價值。他堅信“安全是最大的豪華”,並介紹了賽力斯首創的“場景定義安全”的智能安全技術體系,目前該體系已覆蓋用戶用車全流程的190項安全場景需求。

  江汽集團控股公司董事長項興初也認為,汽車行業正處於多技術創新變革與多産業創新階段,顛覆性創新仍在演進。他強調,企業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選擇,聚焦核心專長。

  構建現代化産業生態

  推動全鏈條協同躍遷

  發展新質生産力,離不開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支撐。與會嘉賓指出,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構建一個安全、堅韌、高效、融通的産業生態,是推動汽車産業轉型升級的堅實根基。

  對此,蘇波認為,要以要素重構推動産業生態躍遷,打造安全韌性的新型供應鏈體系,重點強化芯片、基礎軟體等薄弱環節。同時,要深化智能製造與綠色低碳融合,構建覆蓋研發、製造、回收利用的全鏈條綠色體系。“要發揮長安、賽力斯等龍頭企業作用,形成大中小企業共生共融的産業生態。”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彭華崗從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角度,為産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他指出,隨着歐盟電池法案等國際規則的實施,ESG已從“道德倡導”變為“生存必修課”。然而,當前汽車産業ESG發展面臨“碳迷霧籠罩價值鏈”“風險傳導引發系統性脆弱”以及“碎片化管理推高執行成本”等結構性矛盾。

  為破解這些難題,彭華崗推薦了由110多家鏈主企業共同發起的“中國供應商ESG評級&&”。該&&依託統一的《供應商ESG評價指南》標準,實現“一次填報、一次評估、結果共享、多方認可”,旨在穿透供應鏈風險“黑箱”,賦能中小微企業參與,顯著降低全産業鏈的合規成本。

  在企業層面,協同共生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張興海分享了賽力斯的“産業集成化、集聚化”創新。該公司通過與華為的深度跨界融合,開創了汽車與ICT(信息與通信技術)産業融合的先河。同時,賽力斯還聯手寧德時代等世界級供應商,將一級供應商從300家精簡到100家。賽力斯超級工廠創新的“廠中廠”模式,使供應鏈響應時間縮短至20分鐘以內。

  長安汽車副總裁鄧承浩則從品牌協同的角度,闡述了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內部的生態邏輯。他&&,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旗下的阿維塔、深藍、長安啟源等品牌,相互間的差異化與協同才是最優解。深藍汽車將定位為“科技運動潮牌”,承擔起新央企的銷量擔當和技術&&擔當的責任。

  深化高水平開放合作

  謀求品牌全球化發展

  新質生産力天然具有全球化的內在要求。中國汽車要從“大”到“強”,必須在全球市場中經風雨、見世面,在開放合作中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原總經濟師陳文玲分析,中國擁有舉國體制優勢、完整的工業體系、宏大的人力資本、領先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以及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這些都是參與全球競爭的底氣。她還指出,我國製造業的優勢産能,如新能源汽車,如果放在全球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發展大背景下,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關鍵是我們如何提高質量,如何成為打不敗的汽車産業,而不是在低水平的價格戰中內卷。”

  企業代表們也紛紛表達了對全球化發展的雄心。鄧承浩&&,深藍汽車作為中國長安“海納百川”全球化戰略的“尖刀兵”,目前已進入全球66個國家和地區,並力爭在今年四季度實現海外月銷近萬台,把“重慶産”的智能電動汽車帶到全世界。

  項興初則呼籲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制定中國汽車産業的總體出海戰略,鼓勵和加強出海企業“抱團取暖”。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安民在論壇上發布了《中國汽車産業競爭力評價研究(2025)》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汽車産業在發展環境維度排名全球第一,但在科技創新、産業體系、汽車社會等方面仍有差距。而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這一細分賽道,中國已處於全球前列,尤其在動力電池和氫燃料電池領域位居第一。這組數據清晰地揭示了國內産業的優勢與短板,也印證了發展新質生産力、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緊迫性和正確性。

【糾錯】 【責任編輯:韓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