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慶兩江新區全域GDP突破5000億元大關,直管區規上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17%,科技型企業突破60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40家,49家企業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2025年,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推進大會”上,該區&&將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奮力打造先進製造業發展新高地。
企業發展、産業破圈離不開真金白銀的硬投入。近年來,在重慶金融監管局的指導下,重慶兩江新區金融業深入實施“智融惠暢”工程,持續優化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産品,為放大該區影響力、帶動力增添源源不斷的金融動能。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兩江新區轄內銀行業製造業貸款餘額1048.63億元,佔各項貸款9.89%;其中投向先進製造業貸款337.10億元,戰略性新興産業貸款392.94億元。製造業貸款不良率2.36%,低於各項貸款不良率1.20個百分點。
近日,重慶市銀行業協會、重慶市保險行業協會與多家在渝主流媒體走進兩江新區,挖掘該區如何以現代金融為科技産業創新賦能增效。
金融之力護航産業發展
作為重慶汽車産業發展的主戰場,兩江新區已集聚長安汽車、長安福特、賽力斯等多家汽車整車企業,並在助力重慶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上不斷發力。
銀行方面,各機構持續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的信貸投放力度,開發差異化汽車供應鏈金融品牌,提升跨境供應鏈融資支持能力和結算便利度。
以農業銀行為例,該行從産品端和服務端共同發力,致力以“綜合化”金融服務模式打造“供産消”全場景服務體系。
具體看,支持整車製造企業發展方面,對於技術創新能力強、市場前景廣闊的整車製造行業,該行專項提供優惠貸款利率;扶持汽車零部件企業成長方面,對於汽車零部件行業,尤其是專精特新等科創型企業,推出“科技e貸”等專屬信貸産品;助力汽車消費市場擴容方面,聚焦新能源汽車品牌,主動降低消費者貸款利率,貸款利率連續三個季度實現下降,推動新能源汽車普及,促進汽車消費市場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
服務過程中,該行還會組建專業團隊,圍繞不同企業發展特點、金融需求,量身打造“一戶一策”綜合服務方案,提供涵蓋開戶、結算、融資、資金管理、財務諮詢等一站式金融服務。
産業發展需百花齊放,為促進行業整體發展,農業銀行還舉辦“農行汽車節”,通過搭建銀企合作交流平台,常態化組織車企開展交流活動,促進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為響應産業發展需求,全面保障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平安産險重慶分公司於去年11月聯合賽力斯問界汽車,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産品以及新技術帶來的新責任主體、新型風險和用車場景進行創新研發,開發智能網聯汽車輔助駕駛責任保險産品。
今年6月份,平安産險聯合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相關頭部車企推出輔助駕駛事故責任判定一體化解決方案,構建全鏈條事故責任判定體系,搭建以“數據存證—智能判責—司法鑒定”為基礎的標準化責任判定流程,進一步消除“人機共駕”場景下的責任認定不清的障礙。
在金融業的全力支持下,兩江新區力爭全年新能源汽車産量突破65萬輛。
讓企業走好科創“最初一公里”
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卻常因資金斷鏈而夭折。如何走好科創“最初一公里”,是兩江新區作為重慶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主引擎亟須探索的命題。
擁有重慶首家銀政合作“專精特新支行”的中信銀行,在兩江新區走出了一條“五位一體”的專屬服務路徑。
“科技創新不是一蹴而就,往往有回報周期長、風險高等特點。”中信銀行重慶星光支行行長謝紅波説,為此中信銀行通過發揮中信集團“金融全牌照”優勢,統籌“投行+商行+私行+投資+智庫”資源,為重慶市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全周期、全場景、多元化、一站式的綜合服務。
何為“五位一體”?首先是股貸債保聯動,即通過“股貸債保”多元服務,破解企業全周期痛點,提升服務深度。其中,“股”服務指背靠中信股權投資聯盟,構建“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資本市場融資”接力式金融服務體系;“貸”服務指持續迭代對專精特新企業的資本賦能産品;“債”服務即依託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實現全場景覆蓋、全要素整合、全鏈條延伸的債券融資安排;“保”服務則通過風險共擔的擔保合作+定制團險,搭建風險共擔體系,提供保障計劃。
其次是鏈群園態融合,即從資金提供方轉型為産業共謀者,深度嵌入企業成長周期,提升服務廣度。此外,發揮跨境金融優勢,陪伴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升服務精度,推出“外匯交易通”線上平台,推出“出口e貸”“跨境閃貸”等融資産品,提供針對專精特新企業境外資本運作提供各類方案和“法稅財商私”一體化服務等。
同時,中信銀行圍繞企業“人、家、企、社”特定場景及時介入服務。如,為企業家個人提供財富保值增值、個人信用信貸、高端信用等服務;為家庭提供各類家族信託服務;為企業進行資源嫁接;為社會做慈善公益等。
三優政策保障方面,該行持續加碼投入資源,提升服務力度。成立跨部門科技金融工作專班,依託中信集團金融科技力量,實施“一企一策”,並為專精特新企業和企業員工提供優先審批通道、優先增值服務、專屬理財、專項優惠等。
企業發展離不開保險護航。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人保財險兩江新區營業部成立科技保險專業團隊,聚焦新興産業領域,面向“初創期一成長期一成熟期”不同階段科技企業,針對性推出研發費用損失保險、關鍵研發設備損失保險、專利許可信用保險等産品。為提供風險減量服務,人保財險還自主研發的“萬象雲”平台,為新區企業提供風險評估、監測預警、隱患排查、聯動救援等服務。據統計,今年前5月,人保財險兩江新區營業部累計為78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障超30億元。
金融“活水”灌溉普惠沃土
今年以來,金融監管總局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兩江金融監管分局積極響應,快速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部署“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精準對接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着力解決銀行放貸難、小微企業融資難供需矛盾,通過政策引導、數據賦能、重點攻破和多方協作,打通融資服務難點、堵點,持續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郵儲銀行重慶兩江分行與地方專班緊密合作,整合多方資源,依據《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重慶分行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進方案》,成立小微融資協調機制工作專班,構建統籌協調機制,確保小微融資協調機制工作有序、高效推進。
走訪過程中,該行主動下沉到各街道開展摸排工作,參與地方專班各類活動。同時,創新服務模式,舉辦銀企對接會、推介會等活動,積極了解企業需求,提供政策諮詢、資源對接等多元化增值服務。
重慶中泰幕墻工程有限公司是受益者之一。在郵儲銀行重慶兩江分行收到協調機制“推薦清單”後,該行主動了解到中泰幕墻的企業經營狀況、融資需求和發展規劃,根據企業用款時限要求,匹配“擔保e貸”,在三天內發放500萬元貸款。
截至5月末,兩江新區轄內銀行業全口徑小微企業貸款2328.41億元,同比增加345.49億元,增長17.42%。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40.10億元,同比增加110.03億元,增長8.95%,佔全口徑小微企業貸款57.55%。
除重點領域外,兩江新區金融機構還關注重要項目。比如,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重大項目之一的“疆電入渝”工程,其背後的金融支撐不容小覷。一方面,農行、國開行、工行、中行等多家金融機構授信金額累計超900億元;另一方面,英大財險重慶分公司為該工程提供保險承保服務,通過提前預防、及時響應,全面保障項目建設安全和員工人身安全。(朱俊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