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重慶7月12日電(邵以南)首屆西部低空經濟博覽會11日在重慶市梁平區啟幕。在調研交流會上,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結合此前調研,為低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近年來,梁平抓住低空經濟發展風口,着力打造“西部低空之城”,吸引到40多家低空經濟産業鏈經營主體落戶,無人機保有量居全市第一,構建産業生態圈、打造創新綜合體成勢見效;從短途通航、低空物流、城市治理,到農業無人機植保、應急救援、飛行駕駛培訓、動力滑翔傘體驗、航空旅拍等,低空經濟業態不斷“上新”。
佔地2000多畝的梁平機場,擁有一條2400多米長的跑道,是重慶最長的軍民融合通用機場跑道,具有超過6000平方公里的通航空域資源,全年可飛行天數超300天。
“從硬體看,梁平發展低空經濟具備先天優勢,但不能光守着一座機場搞‘單兵突進’。”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發動機專家劉大響説,隨着低空空域限制逐步放開,低空航空器飛行密度增加,各種異構航空器飛行耦合帶來頻譜、空域資源管理等難題,這是各地發展低空經濟面臨的共性問題。
劉大響欣喜地看到,作為重慶首批低空經濟先行試驗區之一的梁平,聚焦建設“西部一流、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低空飛行複雜空域創新研發基地”,持續夯實低空經濟發展的軟硬體設施。特別是去年10月,當地與重慶市測繪科學技術研究院、武漢大學等合作,掛牌組建西部低空之城空域實驗室,通過強化應用研究,推進繪製空域三維實景、設計飛行時空廊道、打造空域ai大模型等,助力實現全天候、全空域、滿負荷飛行運營的“數字空管”。
低空經濟要“飛得穩”“飛得長遠”,離不開完整産業鏈的支撐。“當前的梁平,肩負着重慶低空經濟先行試驗區、低空裝備産業發展試點區、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試點區建設的使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研究員陳忠貴建議,梁平要注重對集成電路、新材料等低空經濟高關聯度産業的培育,進一步完善“研發-製造-服務”全産業鏈,積極搭建産學研用協同創新平台,不斷提升低空産業的科技含量與創新能力,加快形成從技術研發、生産製造、適航認證、試驗試飛的完整創新閉環。
“發展低空經濟,安全為基、創新為核、耐心為要。”中國民航局原副局長、中國航空學會低空經濟首席專家董志毅認為,航空産業投入大、盈利周期相對長,對於方興未艾的低空經濟而言,無論是研發製造,還是運營服務,企業要持有長遠眼光,通過錘煉核心競爭力做強做大,推動低空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梁平區&&了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激勵措施,涵蓋基礎設施建設、産業扶持、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多個方面,並設立10億元低空經濟産業基金,支持重大項目與科技創新,着力做好“企業想不到、想得到做不到、做得到不宜做”的事,讓當地成為低空經濟的創新高地、投資洼地。
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不僅在梁平落戶西部製造基地,還將打造低空數字經濟應用示範。“我們已經收集了梁平低空城市管理應用場景10大類68項具體需求清單,配合梁平進一步探索城市現代化治理。”該公司創始人任斌&&。
低空經濟當前正處於發展窗口期,在航空器研發製造、低空飛行服務、應用場景拓展等方面成果豐碩,産業鏈條日益完善,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新華網總裁、新華網低空經濟研究院院長申江嬰&&,希望通過本次博覽會的舉辦,搭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高層次産業交流協作平台、新質生産力低空經濟理論探討與實踐探索交流協作平台、企業家交流協作平台。
“發展低空經濟,梁平有先機、有空間、有場景。”梁平區委書記周恩海&&,發展低空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策、設施、技術、人才、安全等全方位的加持。首屆西部低空經濟博覽會落戶梁平,將助推梁平更好地聚集産業資源,聚力打響“西部低空之城”名片,在低空經濟先行先試中展現梁平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