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2025具身智能生態大會”上,《智慧養老技術與應用發展白皮書 —— 基於情感陪護養老的探究》(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

馬上消費黨委書記曹景泉(左二)、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雲泉(右一)、重慶郵電大學副校長韓軍偉(左一)出席發布儀式。
據了解,白皮書剖析了情感陪護在智慧養老中的關鍵作用、情感智能技術發展現狀、典型應用案例及未來趨勢等,為政産學研各界提供了價值參考。
白皮書明確指出,以情感智能為技術核心,智慧養老正突破傳統養老的物理邊界與服務範式,構建全場景關懷生態,實現科技溫度與人文關懷的有機融合。從精準識別老人未言明的情緒需求,到主動構建社區化養老支持網絡;從緩解空巢孤獨的智能陪伴,到促進代際共融的數字橋梁,技術正在重新定義“老有所依”的內涵。
此外,白皮書梳理構建了情感智能四層技術能力框架:多模態感知與情緒識別、交互決策與執行、應用服務軟硬體和標準安全與合規治理,剖析了“情感陪護”完整的技術價值鏈路。
馬上消費有關負責人&&,目前,情感智能技術已在情感交流陪伴、健康管理照護、生活安全監護等典型養老場景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有溫度的“情感算法”,將陪伴養護從被動轉向主動,有效緩解老年人孤獨感,正逐步成為智慧養老高質量發展的着力點之一。
為響應國家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號召,馬上消費深耕多模態情感理解、AI心理學等核心技術,打造獨特“情感共情力”標籤,推出具有五大模塊20大功能的養老機器人“裴裴”。今年3月,“裴裴”已在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投入使用。
據悉,“裴裴”通過 32 種擬人化表情設計,實現 92% 準確率的情感反饋,能精準捕捉老人情緒波動並提供心理疏導。針對重慶本地方言,“裴裴” 可流暢響應 “陪我擺哈龍門陣” 等方言指令,10 秒內生成家人聲線的數字分身,讓老人感受到熟悉的關懷。在功能上,它既具備遠程健康監測、中風風險評估等生理照護能力,又能通過個性化陪伴角色、數字親友克隆等功能,為老人構建心理支持網絡,有效降低孤獨感和焦慮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