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碳匯交易花落開州,70.3萬“綠色存摺”開啟水生態變現新時代-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信息 > 正文
2025 06/24 17:24:27
來源:開州發布

水庫碳匯交易花落開州,70.3萬“綠色存摺”開啟水生態變現新時代

字體:

  6月16日,開州交出破題答卷——全國首單‌水庫水生態碳匯交易‌落地,漢豐湖8784噸碳匯以70.3萬元被三峽新能源淮南光伏發電有限公司認購,水利工程生態價值轉化迎來里程碑突破。

  此次交易創下三大突破:首建長江流域全鏈條價值轉化模式‌:生態修復→碳匯核算→市場交易→資金反哺,激活“藍色碳庫”:全國4600座水庫蘊藏巨大碳匯潛能。推動標準建設‌:以漢豐湖實踐為基礎編制的《大中型水庫碳監測、核算及評估方法指南》已納入“急用先行”標準清單。交易資金將全部用於碳監測與生態維護,形成“保護、增值、再保護”閉環。正如水利部專家所言:"這標誌着水利工程從傳統功能向'生態+低碳'升級!為全國水庫‘生態保護—産品培育—價值核算—市場轉化—共享發展’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開州經驗’。”

  三峽蓄水後形成的‌42.78平方公里消落帶‌曾是世界級難題:水土流失、植被退化、鳥類銳減。開州用二十年攻堅書寫生態奇蹟:2008年建成水位調節壩,將水位差從20多米壓縮至5米以內。投入24.9億元三峽後續資金,創新推行“工程治理區、生態修復區、保留保護區”三治並行模式。基塘工程打造480畝“天然凈水器”,172米以上陡坡種植耐淹喬木,建成“水上森林”。鳥類從144種增至243種,越冬候鳥從5000隻增至2.1萬隻,中華秋沙鴨等珍稀物種頻現。

 

  生態紅利如何“變現”?開州獨創‌"四維增匯"‌ 路徑:植被固碳—土壤增匯—水文減排—生物協同。經專業機構核算,2023-2024年僅8.32平方公里的修復區便可固碳8784噸,相當於400多畝森林的碳吸收能力。通過産權交易網掛牌出售,最終由三峽新能源淮南光伏發電有限公司購買。

  “這不是簡單的買賣,而是為‘綠水青山’尋找市場化定價機制。”重慶社會科學院生態與環境資源研究所副所長呂紅&&。

  夕陽下的漢豐湖,碧波倒映着山林的蒼翠。這張70.3萬元的“綠色存摺”,不僅記錄着庫區兒女二十載的堅守,更推開了水生態價值轉化的時代大門——當萬頃碧波化作“碳惠萬家”的生態引擎,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篇章正落筆生花。“簽約是新征程的起點,我們將打造全國水庫生態價值轉換標杆。”區水利局負責人&&。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