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區“自強模範”劉興釗:拐杖撐起醫者仁心 超聲探微守護生命-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06/21 18:03:02
來源:新華社

重慶江津區“自強模範”劉興釗:拐杖撐起醫者仁心 超聲探微守護生命

字體:

  新華社客戶端重慶6月21日電 在重慶江津區,有這樣一位特殊的醫生——他拄着拐杖穿梭於超聲科診室與講&之間,用精湛超聲技術為患者撥開病痛的“迷霧”,踐行醫者仁心。他就是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重慶市江津區中心醫院)超聲科副主任醫師劉興釗,近日他獲評江津區2025年“自強模範”。

  童年病痛埋下醫者“種子”

  3歲時,劉興釗因脊髓灰質炎落下肢體殘疾。體弱多病的他,童年常和病痛相伴。

  “那時我就想,要是能成為治好別人病痛的人該多好。”學校的無障礙設施、老師同學的幫助,讓他能在知識海洋中遨游,也堅定了改變命運的決心。醫生們在他患病時的悉心治療,更讓他看到責任與希望,夢想的“種子”破土而出——立志成為一名醫生。

  2005年,他考入濱州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期間,他克服下肢不便問題,比同學多花數倍時間鑽研解剖學、病理學等課程。2010年,他又以優異成績考入重慶醫科大學,攻讀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碩士。研究生階段,長時間站立操作實驗儀器對他來説是巨大挑戰,但他咬着牙完成了所有實驗和臨床實踐。

  超聲診室裏的“找茬”醫生

  2013年,劉興釗成為江津區中心醫院超聲科醫生。不同於許多醫生從簡單病例入手,他一開始就瞄準了超聲領域最難的心血管方向。“愛琢磨”的性格讓他在臨床中格外較真,為了精準捕捉心臟結構最細微的異常變化,他會保持一個固定姿勢,雙手穩穩操控探頭,持續十幾分鐘,直至頸肩僵硬,肌肉傳來陣陣酸痛。

  這種“鑽牛角尖”的勁兒,讓他在江津區率先開展右心聲學造影等技術,讓千余名患者在“家門口”完成精準診斷。同時,遇到疑難病例,他會把圖像和視頻保存下來,如今已積累了數百例資料。這些病例不僅見證了他在臨床的積累和進步,也成為他開展科研教學的寶貴素材。

  講&與科研路上的“多面手”

  “當醫生治的是一個人,當老師育的是一群人。”除了臨床工作,劉興釗還肩負重慶市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西南醫科大學、遵義醫科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的本、專科學生的理論、見習、實習帶教任務。

  帶教時,他從儀器操作到圖像識別都手把手示範,十余名規培生如今已成為基層醫院的骨幹。在遵義醫科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他憑藉紮實功底斬獲一等獎。科研上,他主持重慶市科衛聯合項目,參與國家級課題,以第一作者發表十余篇論文,其中SCI和CSCD論文4篇。如今他又多了個身份——重慶醫科大學超聲醫學專業在讀博士。

  從懷揣夢想的醫學學子到治愈患者病痛的醫者,從毫無保留指導學子的教學老師到尋求醫學突破的科研工作者,劉興釗用行動證明,真正的自強,是在困境中找尋向陽而生的力量,這正是“自強模範”最生動的注腳。

【糾錯】 【責任編輯:李海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