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中新金融合作,為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注入新動能 重慶金融政策創新中西部領先-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06/09 08:43:55
來源:重慶日報

借力中新金融合作,為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注入新動能 重慶金融政策創新中西部領先

字體:

  6月11日,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暨中新金融峰會將在新加坡舉行。

  本屆峰會,既是中新金融合作的一個新起點,也是展示中新金融合作成就的一個新平台。

  2025年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實施10周年。數據顯示,10年來,中新雙方推出金融開放創新政策74項、落地重點項目52個,形成金融創新案例35項,互設標誌性金融機構21家,中新金融合作取得顯著成效。

  借力中新金融合作,重慶積極創新探索,多項金融政策創新在中西部領先,推動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國家金融領域互動頻度、輻射廣度、影響深度不斷拓展,為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注入了新動能。

  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提升金融制度型開放水平

  時間回到一年前。2024年5月底,中新(重慶)金融合作交流座談會在新加坡召開。會上,重慶市政府與新加坡金管局圍繞中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中新跨境電商金融服務、中新金融支持“渝企出海”等議題,達成重要共識。中新雙方金融機構簽署了10個重點項目。

  這是在中新金融合作機制下一次頗具成效的對話,開啟了重慶與新加坡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新篇章。

  自中新互聯互通項目2015年11月啟動以來,中新雙方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總理級、部委級、省市級三級合作機制。其中在金融領域,建立了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聯合體同業協同機制、中新金融專家顧問團機制、中新金融峰會合作對話機制等系列合作機制。

  新加坡金管局與重慶市金融監管局簽署了深化中新金融合作備忘錄,探索創新中新金融監管合作模式。這也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下,首個以中國省級金融監管部門與國外中央監管部門作為協議主體的合作備忘錄。

  合作機制的建立暢通了中新金融合作渠道。借此,中新雙方共推金融開放創新政策,並在相關政策配套體系保障下得到有效實施。

  重慶還借助中新金融合作的契機,大力推動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金融創新等工作。

  2016年,重慶獲批開展外債規模切塊管理改革試點,大大簡化了企業發行外債的備案登記流程,縮短了備案登記時間,提高了全市跨境融資的便利化水平。得益於此,同年8月,重慶西部現代物流産業園區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在新加坡成功發行5億美元債券。

  2020年7月,重慶獲批率先在中西部啟動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允許符合條件的優質銀行、企業在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時優化單證審核、簡化業務流程。由此,大幅度提高了企業跨境收付款效率,有效節省了企業“腳底成本”。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末,中新雙方推出了金融開放創新政策74項,涉及跨境投融資、跨境結算、保險合作和機構互設等領域。人民幣基金對外投資、銀行跨境融資擔保、外債規模切塊管理等多項政策創新,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取得突破。

  “從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來看,中西部地區需要一個重要的金融開放創新陣地;從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角度而言,重慶需要通過金融創新來進一步激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活力。而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正好給了重慶探索金融開放創新、打造開放型政策高地的大好機會。”市委金融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周和華説,重慶多項金融政策創新在中西部領先,發揮了金融創新的示範效應。

 打造中新金融合作樣板,落地重點項目52個

  6月3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在重慶召開,23個中新合作項目集中簽約。

  這些項目,涉及交通物流、金融服務、信息通信等多個領域,簽約總金額約2.4億美元。其中在金融領域,毅德新加坡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擬攜手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通過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引入境外資金投資中國境內證券市場,並實現跨境金融互聯互通,服務金融市場雙向開放。

  回溯既往,中新金融合作項目不斷落地,不斷開花結果。

  2016年7月,中新互聯互通股權投資基金在渝正式投入運營。該基金由中國和新加坡雙方共同出資設立,引入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總規模達到1000億元,致力於服務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等國家戰略部署。

  2020年3月,建行重慶市分行聯動建行新加坡分行,為遠達環保綠色項目引入低成本融資資金3000萬元人民幣。這也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下首筆跨境綠色貸款。

  2023年4月,西部地區22家地方法人銀行、13家外資銀行在渝機構等57家金融機構,發起組建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聯合體(以下簡稱金聯體),探索形成覆蓋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和國家全域的市場交易網絡和金融服務體系。截至目前,金聯體成員數量已增至78家。

  2023年12月,渝中區,中新(重慶)國際金融數據港啟動建設,中新金融&科技産業園揭牌。

  中新雙方還攜手在重慶打造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範區。近年來,示範區引進了“國字號”平台——重慶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並率先在渝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金融科技應用、金融科技標準創新試點。中新雙方期待將該示範區建設成為在中國西部領先、在亞洲具有競爭力的金融科技國際合作創新示範區。

  “打造高起點、高水平、創新型的示範性重點項目,是中央對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要求。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實施以來,重慶設立了金融服務專委會,與新方共同謀劃實施示範項目,取得顯著成效。”周和華介紹,截至目前,中新雙方已清單化推動落地金融領域重點項目52個,打造了一批中新金融合作示範樣板。

  帶動西部與東盟國家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重慶金融影響力和輻射力

  中新金融合作取得的成果,遠不止這些。

  中新雙方機構互設,也是一個明顯例子。

  2016年8月,國內首家新加坡獨資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重慶獅岩毅鳴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渝誕生,並與南岸區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共同組建産業發展基金助推重慶現代服務業發展。

  數據顯示,近年來,重慶推動新加坡企業合資或獨資在渝設立了20余家金融機構,涉及基金、融資租賃、村鎮銀行等多個領域。

  不僅如此,重慶還引進了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重慶分行等多家外資銀行、保險機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外資銀行分行17家,其中,東盟國家的銀行在渝設立了星展銀行重慶分行、華僑銀行重慶分行等5家分行,佔在渝外資分行總量的近三分之一。

  在東盟國家金融企業入渝發展的同時,重慶企業也積極“走出去”。比如,重慶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重慶易捷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設立了分支機構,並在新加坡拿到金融牌照,成為中西部地區首家獲批新加坡金融牌照的企業。

  重慶與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盟國家機構互設,成效明顯。

  在中新金融合作帶動下,重慶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在金融業務上的交流合作,也在逐步走向深入。

  2020年11月,由中國工商銀行與中新兩地多家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的“日興資管-工行新加坡中國債券ETF”基金在新交所掛牌上市。工行新加坡分行成功投資重慶銀行發行的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券,這也是西部地區首單通過“債券通”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認購的金融債券。

  2022年9月,重慶銀行開展了2000萬新加坡元對在岸人民幣的自營遠期交易,平倉後成功實現盈利。此舉實現了該行在衍生品交易領域對陸海新通道沿線國家幣種“零的突破”,也是重慶地方法人銀行在此類交易中“零的突破”。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實施10年來,重慶還打通了國際商業貸款、跨境融資擔保、跨境發債等中新跨境融資通道,幫助渝企實現跨境融資超230億美元;在新加坡發行債券38隻、數量位列全國前三。同時,開展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投資試點,打通跨境雙向投資通道。其中,毅德(重慶)私募股權基金成為全國首家獲得QDLP試點資格的新加坡企業。

  重慶還深入推進跨境人民幣便利化試點,讓跨境人民幣業務持續增量擴面。2024年,全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達到近4000億元,同比增長37%,高於全國15個百分點。其中,與東盟國家發生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273億元,同比增長44%。

  受益的不僅是重慶。數據顯示,10年來,通過中新金融合作,重慶輻射帶動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陜西等11個西部省區實現赴新加坡融資超70億美元。

  “中新金融合作帶動了重慶及整個西部省份與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了重慶金融業實力、影響力和輻射力。”周和華認為。

  而已連續舉辦5屆的中新金融峰會,成為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各國金融行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國際品牌和平台。通過中新金融峰會,重慶市金融監管局與西部11省區及海南金融監管部門達成中新項下金融合作協議;累計促成重點簽約項目313個,推動重點項目落地金額1733億元。

【糾錯】 【責任編輯:韓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