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復壯、基因保存、智能監測 重慶打好古樹名木“健康守護戰”-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06/06 17:26:21
來源:新華網

搶救復壯、基因保存、智能監測 重慶打好古樹名木“健康守護戰”

字體:

  新華網重慶6月6日電(韓夢霖)6日,重慶市林業局發布消息,重慶市林業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重慶市林科院”)的古樹名木復壯保護科研團隊,近年來聚焦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針對瀕危、衰弱古樹,從健康診斷、衰弱原因剖析、復壯保護到效果監測,全流程開展科研攻關。截至目前,已成功復壯保護520株古樹,其中1級古樹36株,2級古樹108株,3級古樹376株,讓眾多瀕危、衰弱古樹重獲生機。

  重慶市林業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重慶境內有25741株古樹名木,它們隸屬69科158屬293種,其中包括501株1級古樹、2431株2級古樹和22808株3級古樹以及1株名木。

  古樹歷經歲月,生理機能逐漸衰退,加之自然災害以及病蟲害的侵襲,部分古樹生存岌岌可危。每一株古樹的消逝,都意味着重要遺傳基因的丟失,搶救復壯瀕危、衰弱的古樹刻不容緩。為此,重慶市林科院科研團隊立足科技攻關,通過健康診斷、智能監測、基因保存等創新手段,為古樹名木撐起“保護傘”。

  銅梁區龍都路50號院內有兩株百年黃葛古樹。2017年,這兩株黃葛樹出現葉片異常變黃、提前脫落,以及側枝大量乾枯死亡等狀況,長勢極度衰弱。重慶市林科院科研團隊現場勘察並詢問管護情況後,制定了針對性復壯方案。經過2個月搶救,兩株古樹逐步恢復生機。監測顯示,復壯2年後,生長勢由弱轉強,葉片色澤正常,新梢生長量顯著增加,重現枝繁葉茂。

搶救復壯後的兩株百年黃葛古樹恢復了生機。新華網發(重慶市林業局 供圖)

  科研團隊還通過科技賦能,讓珍稀古樹基因得以保存。紅豆樹作為我國特有物種,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重慶市林科院科研團隊以黔江區一株樹齡約1200年的紅豆樹為對象,開展了瀕危古樹基因保護技術研究。

  重慶市林科院專家張國豪介紹,目前科研團隊已通過嫁接和扦插,成功保存了這株“千年紅豆樹”活體基因1份。下一步,他們將以該古樹為基礎開展紅豆樹遺傳多樣性分析,力求延長這株“千年瑰寶”的生命周期,保存更多古樹名木優質基因。

科研團隊開展“千年紅豆樹”扦插試驗。新華網發(重慶市林業局 供圖)

  為強化古樹名木智慧監測與智能管護,重慶市林科院科研團隊自主研發了古樹名木智慧監測系統,構建起古樹名木全方位保護網絡。該系統借助物聯網傳感器、AI影像識別技術,能夠全周期、全方位實時監測古樹名木的物候規律、生長狀況、環境和土壤溫濕度、土壤養分含量變化、自然災害以及外界人畜影響等信息。一旦發現異常,即刻發出預警提示。管護人員可按需實時或定期生成健康體檢報告,調度保護功能,有效解決古樹名木一體化巡護管理難題。

  目前,全市已成功建立2個智慧監測示範點。未來,科研團隊還將持續拓展系統功能,在老鷹茶古樹群、楠木古樹群、銀杏古樹群等關鍵區域打造“智慧大腦”樣板,實時掌控古樹動態。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