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於三峽之巔——寧夏-湖南±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跨長江段驗收紀實-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信息 > 正文
2025 05/15 14:20:50
來源: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

行走於三峽之巔——寧夏-湖南±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跨長江段驗收紀實

字體: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長江浩蕩,萬重山巒入雲間;千年詩韻,一葉輕舟越古今。當李白筆下的猿聲仍在三峽之畔迴響,新時代的電網人正腳踏銀線凌空翱翔。

  迎着晨曦走線忙

  5月12日早上7時,在重慶市奉節縣的長江之畔,寧夏-湖南±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特高壓鐵塔高聳入雲,國網重慶超高壓公司的輸電運檢人員已在塔下集結,為當日的驗收工作進行準備。

  走線驗收作業,安全永遠是第一位。在開完班前會,佈置工作任務,分析作業風險和危險點後,班長陳君龍一邊協助走線驗收人員佩戴安全帶,一邊開始大聲招呼:“大家認真檢查一下工具哈,安全帶、挂鉤都帶好沒有,手機檢查一下電量,防暑藥品那些都要帶齊哈。”

  “寧夏-湖南±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重慶段長143公里,途徑巫溪、奉節、巫山縣,該線路沿線地形複雜,最高海拔近2000米,經過多個無人區、微氣象微地形區、舞動區,中重冰區佔80%以上,跨越500千伏萬盤一、二、三線以及長江,我們小組今天對最後一段跨越長江的2.815公里開展走線驗收。重慶段預驗收工作的全面完成,也將為線路全線在5月底帶電投運奠定基礎。”該公司輸電運檢專家朱耀中對當日的工作進行介紹。説話間,輸電運檢人員迎着晨曦,陸續向鐵塔頂峰攀登,開始一天的走線作業。  

  輸電運檢人員對寧夏-湖南±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重慶奉節縣跨越長江段線路進行走線驗收。(鄧毅 攝)

  智能巡檢助錨航

  走線驗收小組登塔的同時,無人機巡檢小組已經開始了工作,操作人員謹慎的操作無人機,按設定的航線對導、地線進行倣線飛行拍照採集數據,精確到每一個銷釘級的缺陷檢查方式。

  “我們採取通道建模、無人機精細化、倣線飛行的方式開展數字化驗收,每一檔線路可自動採集照片1000多張,精確度可達到厘米級,通過巡檢結果,從安全性、效率和驗收質量三個維度,對人工和數字化巡檢進行了對比,也為下一步開展的特高壓輸電線路運維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無人機操作員徐國滔一邊細緻的觀察着監視屏,一邊介紹道。

  輸電運檢人員對寧夏-湖南±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重慶奉節縣跨越長江段線路進行走線驗收。(鄧毅 攝)

  在距離地面70余米的高空,走線驗收人員一邊前進,一邊仔細觀察導線狀況,不時用手機記錄發現的缺陷。藍色的天空下白雲漂浮,小巧的無人機不時劃過天空,在走線作業人員的身邊翱翔。班長陳君龍在下方一邊跟着隊員們前進,一邊大聲提醒大家注意安全。9時左右,走線人員順利完成了兩檔線路的走線,此時氣溫明顯上升,隊伍行進的速度逐漸緩慢了下來,走上百來米,就要停下來稍作休息,再走過一個間隔,隊員們來到了線路長江跨越處。

  不畏險阻越大江

  “跨越長江這一檔的距離為1307米,線路弧垂(桿塔導線懸挂點和導線間任意一點的垂直距離)最大距離達到90多米。”朱耀中準確的報出了線路的數據:“高空的空氣對流—也就是風,會更加明顯,更何況還要爬這麼大的一個坡,必須用全力抓緊導線,盡可能的躬下身子,壓低重心,才能保證安全。”遠遠的望去,視線被藍天、群山、長江神奇的橫向劃分為三個圖層,而銀線和鐵塔從圖層下方一路蜿蜒前行,和諧的融入畫面遠方。在大江中央,走線驗收人員的身影在距離江面70余米高空艱難前行,他們的身體伴着導線隨風舞動,每一次擺動都讓地面上的人心驚。

  輸電運檢人員對寧夏-湖南±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重慶奉節線跨越長江段線路進行走線驗收。(鄧毅 攝)

  一同出發的4名同志,最初以同樣的速度齊頭並進,走到江流中段,右邊的同志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後面那個同志,看樣子是體力跟不上了。”班長陳君龍立即舉起望遠鏡觀察他的情況,然後用對講機大聲的喊到:“馬金泉,你們走慢點,等後面的兄弟一起,鼓勵鼓勵他。”

  11時46分,越過長江的走線驗收人員依次從塔下走下來,身上、臉上滿是油污、汗漬,馬金泉一邊大口大口的喝着水,一邊擺弄着已經磨破的手套。他整個人完全像是從水裏撈出來的一般,連厚厚的安全帶都已經被汗水浸濕,但眼神依然堅定有力:“今天我們小組完成了三檔塔2.815千米的驗收工作,稍後我們還要對今天登塔驗收的資料進行整理,對有問題的地方要形成檔案記錄,確保缺陷發現不過夜。”

  他又補充道:“5月,我們不僅要全面完成寧夏-湖南±800千伏線路的預驗收,還要同步開展金上-湖北±800千伏線路的驗收工作。”

  站在高聳的鐵塔旁,朱耀中若有所思:“工作18年,我見證了重慶電網由超高壓時代向特高壓時代。2025年,重慶電網更是迎來了特高壓直流落地、交直流齊頭並進共同發展的大考之年,作為重慶電網人,唯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所擔負的職責,彰顯擔當、不負所托。”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如同堅實的鐵塔。

  在雄偉的夔門江畔,青山不改往昔偉岸、綠水長流千年古韻。回望昔日,辛勞的縴夫躬勾着背脊唱着號子承載着歷史發展的腳步,而新時代的“電力輕舟”已隨着銀線凌空飛翔,跨越千山萬水。那一曲傳頌千年的名篇,已經換了當年的模樣。(楊明麗 鄧毅 劉青川)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