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4月29日電(韓夢霖)“‘榮昌鹵鵝’最近銷量暴漲,針對鹵鵝産業鏈的企業我們開展了定向全覆蓋走訪,日常街道還通過基層智治平台智能預警,實時發現企業生産異常數據,定點開展走訪,協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4月29日,在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扛起新使命 譜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上,榮昌區昌州街道黨工委書記皮榮剛&&,昌州街道依託“141”基層智治平台的數據,實現了“定向+定點”服務企業。
重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波介紹,近年來,重慶圍繞夯實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底座基石,全市域構建黨建統領“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基層智治體系——鎮街基層治理指揮中心,鎮街黨的建設、經濟發展、民生服務、平安法治四個板塊,以及村(社區)網格。通過體系重構、機制重塑、力量重組,推動基層治理由“自上而下”向“上下聯動”轉變、單打獨鬥向協同共治轉變、傳統治理向智能治理轉變。
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伍成莉介紹,群眾通過“重慶基層智治”微信小程序上報的問題也能在基層智治平台“一鍵上屏”,今年以來反饋的79件煩心事都得到妥善處理。不僅如此,民主村還打造了高空拋物監管、消防通道違停整治、獨居老人關懷等數字應用場景,通過AI算法解決治理痛點。
“比如,高空拋物曾讓鄰里關係緊張,算法上線後實現了精準抓拍溯源,今年實現了拋物事件零發生。”伍成莉&&。
張波介紹,全市統一開發、一體部署了鎮街基層智治平台,實現鎮街情況“一圖統攬”、任務事件“一辦到底”、數據歸集“一池聚合”、多個系統“一端整合”。全覆蓋構建1031個鎮街、1.1萬個村(社區)、6.2萬個網格實景地圖,依託市、區縣、鎮街三級貫通的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將“網格吹哨、部門報到”數字化,網格員通過平台上報、辦理事件779萬件,閉環解決群眾訴求問題。同時,接入煙霧火災預警等智能算法139個,平台動態監測、自動分析流轉事件,對高頻事項、風險隱患等及時預警處置,讓基層辦事和決策更科學、更高效。
“着眼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重慶制定了鎮街、村(社區)、網格三級事項清單並迭代完善,着力做到照單履職、越往下越簡單。同時,嚴把清單准入關口,盡可能減輕基層負擔。”張波説。重慶還全面推廣應用“一表通”智能報表,有效減少基層人員報表數量和處理報表時間。
重慶市司法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友生介紹,重慶還着力推動“大綜合一體化”鎮街行政執法改革,構建“法定執法+賦權執法+委託執法”綜合行政執法新模式,組建“一支隊伍”管執法,解決基層“看得見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見”等治理難題。首批賦予鎮街99項“三高兩易”(即:高頻率、高綜合、高需求,易發現、易處置)執法事項,有效解決堵佔消防通道、佔道經營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城市頑疾”。目前,全市1031個鎮街已全部組建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推動4700余名區縣執法部門人員下沉鎮街,執法人員履職活躍率躍升達到92%,實現“基層的事基層辦”。
此外,重慶還建設了全市統一的“執法+監督”數字應用辦案平台,實現鎮街執法事項裁量基準智能匹配,鎮街執法全程網辦率100%,普通程序線上環節精簡40%,平均辦案時長控制在15分鐘以內。通過謀劃噪聲控制、夜市管理等15個“執法監管一件事”應用場景,減少檢查頻次20%,切實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