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4月28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松濤
“現在社區大事小事都能通過‘板凳議事會’解決,我們坐在小區花園裏就把社區的事情商量好了。”近日,重慶忠縣忠州街道中博社區居民張萬淑指着煥然一新的半圓廣場告訴記者,這個廣場化糞池整治項目,從方案設計到施工監督全程都是通過居民議事協商完成的。
這得益於忠縣深化“渝裏鄉商·忠事好議”基層議事協商改革,構建起“15分鐘便民議事圈”,把民生實事交給群眾協商解決。
“面對群眾複雜繁多的訴求,首先要解決基層治理中‘議什麼’‘誰來議’的難題。”忠縣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唐志紅介紹,忠縣建立議題全量歸集清單,明確“議公共事務不議個人私利”等“五議五不議”的議題篩選標準,形成“可議清單”與“不議清單”。同時,按“大事鎮街專題議、中事村社定期議、小事樓院馬上議”進行分類處置,真正實現“急難愁盼分級議、高效辦”。
忠縣還整合利用人大代表之家、政協“渝事好商量”等資源打造20個鎮街綜合議事廳,改造提升372個村(社區)議事室,建設涼亭議事點(亭)等特色協商空間240余個,構建起“15分鐘便民議事圈”,讓群眾不出小區和村(社區)就能議起來。
“以前開會經常跑題,説着就吵起來了,現在按流程走,效率高多了。”石寶鎮兩河村黨支部書記鄧衛東展示着新繪製的議事流程圖説。為破解“議而無果”“議而不決”的難題,忠縣編制《鄉鎮(街道)議事協商工作指引》,配套12個標準化文書,固化“背景闡述-訴求表達-政策諮詢-方案建議”四步協商會議流程,議事協商共識達成率提升至82%,滿意率達98.6%。
2024年,忠縣建立了協商成果“雙向轉化”機制,將56項協商成果轉化為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並推動34份縣級人大代表議案通過前置協商完善,讓民生項目落地周期縮短30%。目前,忠縣正在健全完善議題篩選、流程再造、成果轉化的閉環協商機制,民生實事協商比例達到七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