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墊江華夏牡丹園。(龔長浩 攝)

游客在愷之峰旅游區拍照留念。資料圖(龔長浩 攝)
陽春三月,墊江縣太平鎮愷之峰旅游區,數萬株牡丹在微風中搖曳,悄然孕育花苞。
山上,牡丹村村民鄧必英蹲在花田間,熟練地為牡丹花苗施肥:“這肥料得均勻,吸收好了,牡丹才能開得又大又美。”
“花一開游客就多,得把環境弄得漂漂亮亮的,讓大家舒心。”山下,不少村民正在修繕院子,準備迎接牡丹文化節的可觀客流量。
這片土地上,牡丹不只是花,更是城市繁榮的密碼。
以花為媒,節會經濟催生發展新動能
墊江牡丹扎根墊江近3000年,是中國山水牡丹的起源地,享有“華夏牡丹源”的美譽。每年三月,明月山內數萬畝牡丹綻放,百餘個品種爭奇鬥艷。
墊江牡丹的“出圈”始於2000年。彼時,墊江縣依託萬畝野生牡丹資源創辦首屆牡丹文化節。
“最初只是簡單的賞花活動,但連續26年堅持辦節,讓‘華夏牡丹源’逐漸成為超級IP。”墊江縣文旅委主任高亮坦言。
如今,這場持續兩個月的盛會已涵蓋商貿洽談、非遺展演、山地馬拉松等30余項活動,2024年吸引游客超460萬人次,拉動縣域消費超30億元。
巧用“花心思”,鄉村産業新業態不斷涌現
家住墊江縣太平鎮牡丹村的黃連鋒,是牡丹産業的受益者。
他將土地流轉給旅游公司後,瞅準牡丹花期的可觀客流量,開辦起了農家樂。“每年牡丹花期,農家樂天天爆滿,一天要接待四五十桌客人,從早忙到晚。”黃連鋒笑着説。
花期過後,農家樂生意冷清,黃連鋒便去景區務工,“在景區幹活,離家近,收入也穩定,還能照顧家裏。”他還計劃升級農家樂,提升菜品和服務,吸引更多游客。
像黃連鋒這樣的村民不在少數。墊江縣太平鎮愷之峰旅游區、新民鎮牡丹櫻花世界等景區的發展,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村民利用自家農房打造精品民宿。
景區的火爆還解決了村民就業問題,牡丹村常年為愷之峰旅游區提供50多名固定用工,高峰期超100人,年勞務支出超100萬元,村民實現“離土不離鄉”就業。
此外,墊江積極推動牡丹與多領域深度融合,大力推進明月山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工程,促進景區融合,舉辦重大旅游活動,開發文化遺跡,建設旅游項目,打造精品景區與旅游綜合體,構建“快旅慢游”體系,打響“牡丹故里·康養墊江”品牌。
墊江以牡丹為核心,通過節會經濟、鄉村産業發展、産業鏈延伸,實現從一朵花到一座城的蛻變,書寫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的精彩篇章。(周迎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