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2月12日電(李海嵐)在12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建設“六區一高地”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六場)上,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余國東&&,2025年重慶將從七個方面聚力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努力形成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

夜晚的九龍濱江步道。新華網發(唐鴻姿 攝)
以治水治氣治土為牽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碧水保衛戰:持續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將排查整治範圍向支流延伸,今年重點完成涪江、綦江、阿蓬江等5條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累計建成30條美麗河湖、50條幸福河湖,讓老百姓暢享水清岸綠的生態福利。打好藍天保衛戰:強化重點領域協同治理和重點區域聯防聯控,完成4家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推動150家重點行業企業提升環保績效等級,淘汰治理3.8萬輛老舊車輛,推動空氣質量持續向好,讓藍天白雲成為群眾抬眼即見的生活底色。打好凈土保衛戰:全面落實耕地分類管理措施,持續推進污染地塊修復治理,切實保障重點建設用地安全,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以治廢治塑為抓手,提質建設全域“無廢城市”。通過推行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實現固體廢物源頭産生量減少、資源化利用率提高。通過推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和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有序推廣竹木製品等塑料替代産品、完善廢舊農膜有償回收體系等,讓更多固體廢物“變廢為寶”。到2025年底,累計建成“無廢城市細胞”4000個以上。

重慶開州區漢豐湖。新華網發(王紅 攝)
以治山治岸為基石,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今年將建設“兩岸青山·千里林帶”35萬畝、國家儲備林50萬畝,持續發揮森林“綠色屏障”作用。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開展三峽庫區危岩治理攻堅戰,完成431處存量危岩隱患綜合治理,保障三峽庫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以治城治鄉為重點,打造全市域整體大美風貌。一方面,高水平建設山地特色生態之城,累計完成“兩江四岸”治理70公里,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000萬平方米,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邂逅滿目蔥蘢。另一方面,將高品質建設巴渝和美鄉村,今年6月底前實現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把村民房前屋後的“煩心事”辦成“暖心事”。完成500個行政村社環境整治,新建巴渝和美鄉村達標村2000個以上,打造現代版巴渝“桃花源”,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統領,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開展企業循環式生産、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近零碳園區、近零碳公共機構試點建設,發展資源回收循環利用産業,推動製造業整體向“綠”。實現“長江綠融通”系統與“綠效碼”互聯互通,力爭綠色貸款餘額突破10000億元。通過“碳惠通”平台建立個人碳賬戶,老百姓只要多乘坐公共交通、消費節能環保商品等都可以獲得積分,積分可兌換獎勵,將“衣食住行”中低碳元素轉變為實實在在的收益。

高校裏的快遞包裝回收裝置。新華網發(龍帆 攝)
以改革創新為突破,重塑超大城市“大綜合一體化”生態治理系統。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迭代升級生態環保數字化平台,拓展“巴渝治水”“巴渝治氣”“巴渝治廢”等重點應用實戰成果。還將持續優化生態環境監測網,基本實現大氣、水、聲環境質量監測自動化。
以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後半篇文章”為契機,着力提升生態環境問題管控效能。嚴格按照時間節點打表推進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的整改任務,集中攻克和解決一批成因複雜的重點難點問題。同時,對3421件群眾舉報投訴,逐一梳理、分類施策,用實際行動將群眾“問題清單”轉化為民生“幸福賬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