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2月11日電(韓夢霖)在2月11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建設“六區一高地”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上,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擁軍&&,今年重慶將把在城市穩定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範圍,構建分層分類、租購並舉的多元化住房保障體系,實現農業轉移人口住房保障全覆蓋,讓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留得下來、住得安心。
陳擁軍介紹,重慶將通過公租房提供兜底性保障。重慶市農業轉移人口與本地城鎮戶籍人口享有同等申請公租房資格,凡是在中心城區穩定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滿足住房、收入標準條件就可以申請市級公租房。2025年,重慶市將分配公租房2.5萬套,為更多的農業轉移人口提供住房保障。
此外,重慶還將通過保障性租賃住房提供階段性保障。重慶市保租房以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於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可拎包入住;不設收入限制,面向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供應。2025年,重慶市將新籌集保租房2.4萬套(間),促進産城融合、職住平衡。
重慶還將通過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提供長久性保障。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由政府劃撥土地進行建設,一個家庭只能購買一套,實行嚴格的封閉管理。重慶市已經制定相關政策制度,將包括農業轉移人口在內符合條件的工薪收入群體納入配售對象範圍。2024年,全市已開工建設14個項目、7000套房屋,2025年將新開工建設6000套,將分批形成有效供給,滿足農業轉移人口在內的工薪收入群體購房需求。
發布會上,重慶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米本家介紹,重慶今年將提升15個潛力地區區縣城鎮化水平,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中心城區以外區縣城鎮化率達到63%,以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在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方面,重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力爭吸引2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非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讓他們真正成為城市市民。
同時,重慶將把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推動加快提高城鎮化質量和水平,充分釋放城鎮化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米本家&&,重慶將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目前正圍繞人才落戶、租房落戶、就業創業落戶等研究制定進一步放寬城鎮落戶限制的政策舉措,促進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舉家落戶。
重慶還將聚焦滿足群眾需求,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着力解決農業轉移人口最關注的教育、住房等問題,保障隨遷子女與城市學生享受同等待遇,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範圍,通過産業發展提供就業崗位,提供優質的基本公共服務,讓能進城和願進城的群眾更快更好融入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