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0日,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第0001號提案現場督辦會現場。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1月20日,在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1號提案”現場辦理會上,民建市委會、民盟市委會、民進市委會、農工黨市委會、九三學社市委會、&&市委會共同提出《關於大力推動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直言目前重慶現代生産性服務業的發展對標現代化新重慶建設要求,在産業能級、要素支撐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建議聚焦重點環節、小切口推進,推動生産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1號提案”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辦理,會同市人力社保局、市經濟信息委、市商務委、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大數據發展局、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共同辦理,8個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出席提案辦理會,並進行現場辦理。
發展瓶頸
《建議》直面不足,提出4方面短板
“經過前期大量調研發現,重慶在推動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中主要存在4方面的問題。”市政協委員、民建市委會副主委辛清泉介紹。
一是“集聚融合”效應不強,産業能級亟須提升。我市生産性服務業總體呈現小散弱格局,缺少有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生産性服務業大園區、大平台,知識密集型特色園區數量不足。
二是“平台支撐”作用不顯,科技賦能亟待加力。比如,全市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0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2個,僅佔全國的0.5%和2%,尚無國家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且存在利潤、研發“兩頭在外”現象,電商購物等新興服務消費大量外流。
三是“要素保障”強度不夠,發展環境仍需優化。主要表現在高端人才引育留用鏈條不完善,“金融+科技”等複合背景人才不足。全市現代生産性服務業18個“小切口”領域中,工業設計等大部分領域未納入統計口徑,導致産業發展底數不清,影響政策精準性、有效性。
四是“內外協同”開放不足,高水平開放尚需拓展。部分行業仍存在市場准入門檻、産業壁壘等隱形限制。川渝産業協同發展集中於中心城區,聯合研發、金融創新等領域合作不足。
集思廣益
針對問題根源,提出解決方案
針對上述問題,“1號提案”圍繞4個方面提出建議:
在抓實經營主體培育,推動産業發展“集聚化”方面,《建議》提出,要強化領軍企業培育,完善生産性服務業重點企業培育清單,在重點領域做強龍頭企業、培育鏈主企業,引導不同類型服務企業發揮比較優勢升規入限。要依託大型專業市場、物流基地、高校院所,打造具有較大規模優勢和輻射帶動能力的生産性服務業大平台、大園區,推動同區域、跨區域集聚區聯動發展。要支持引導製造業企業分離和外包服務業務,探索成立服務型製造研究院,開設“兩業”融合相關專業和課程,為製造企業向服務型製造轉型提供全過程諮詢和服務。
在夯實平台載體建設,引領産業轉型“高端化”方面,《建議》認為,應加快高能級服務平台建設,爭取在渝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平台,組建生産性服務業領域重慶實驗室。要加強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建設區域、行業、企業等類型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推行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降低中小企業轉型門檻。加速提升産業鏈價值,要依託服務型製造重點企業和平台,創建面向新興産業的産業賦能創新中心。
在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實現發展環境“綠色化”方面,《建議》提出,要強化人才支撐,迭代升級生産性服務業急需緊缺人才目錄,開設職稱評審“綠色通道”,探索建立境外職業資格證書認可清單,支持優秀人才申報國家級、市級人才稱號。要健全産業標準體系,完善各細分行業領域地方標準準則、跨行業服務標準和技術規範,分領域開展標準評估及優化,&&生産性服務業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牽頭制定行業標準支持政策。要完善統計監測制度,健全生産性服務業及重點領域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優化生産性服務業增加值核算方案,建立完善服務型製造統計制度。
在擴大協同開放格局,助力産業躍升“國際化”方面,《建議》認為,要提升市場准入效能,爭取新業態新領域准入試點。要提升開放平台合作水平,共引共用領軍企業、鏈主企業,提升雙城經濟圈産業鏈上下游供給能力和自給比重。要提升服務貿易能級,優化服務貿易結構,重點培育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新型服務貿易,推動數字服務行業擴大對外開放,培育跨境電商、數字貿易等新業態。
現場辦理
不回避擔責任,8部門談落實
“‘1號提案’對我市加速推進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和指導意義,特別是提出的4個方面具體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我們要把提案辦理作為推動工作的新動力,在工作中吸納提案建議,在辦理提案中完善工作思路。”現場辦理會上,“1號提案”主辦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的相關負責人率先對提案辦理情況給予回應。
該負責人&&,下一步將充分吸納“1號提案”的建議,堅持“以人為核心”、堅持就業導向,通過加強市場主體培育、平台載體打造等,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提升集聚化、高端化、品質化、數字化、融合化、綠色化、國際化水平,增強吸納青年就業創業能力。
大力推動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經營主體培育、人才要素保障、深化對外合作等各環節共同發力。現場辦理會上,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大數據發展局、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就所涉領域進行了答覆。
“科技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營造全社會創新創造生態、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下一步將在壯大企業主體、建設集聚區、布局研發平台、促進轉化應用、提升開放水平等5個方面發力,加快推動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市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將通過做強領軍企業、做優産業集聚區、做精“兩業”融合,抓實經營主體培育,推動産業發展“集聚化”。同時,將夯實平台載體建設,引領産業轉型“高端化”,引導龍頭企業牽頭建設産業創新綜合體,開展技術攻關,讓企業想轉、敢轉、會轉。
現代生産性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要素的“加持”。市人力社保局有關負責人&&,將繼續推進人力資源服務平台建設,加強國家級人工智能人力資源行業基地申建對接,提升金融領域人才服務能力。同時,系統提升人才要素保障能力,持續擴大産業和人才對外開放,讓生産性服務業人才“創新無限、創業無憂”。
“近年來,市商務委立足商務領域職能職責,以電子商務、商務會展等細分領域為‘小切口’,務實推進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取得較好成效。”市商務委有關負責人&&,下一步,將加大電子商務主體平台招引培育力度,務實推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持續深化渝港合作,穩步提升服務貿易能級。
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圍繞提案建議將做好4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充分釋放質量基礎設施效能,加強國際標準化研究,推動“重慶造”標準國際化。其次是全面優化創新發展生態,加快推進産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和技術成果轉化應用。三是着力打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研究制定公平競爭政策與産業政策協同工作指南。四是牽頭打造“千億級檢驗檢測産業集群”,支持龍頭機構做精做優,扶持成長型機構做大做強。
市大數據發展局有關負責人&&,將積極配合市發展改革委等相關市級部門,圍繞政策引領、示範帶動、優化數據要素生態三個方面,做好應用場景開放、數據要素保障等工作,積極推動生産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壯大物流市場主體,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結合企業核心訴求適時&&培育政策。同時,打造信息互通、開放共享的發展平台,持續推動産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構建互利共贏的産業貿易生態,把通道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形成通道、經貿、産業融合發展的新局面。”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