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結合履職實踐熱議——守護“一老一小” 繪就“朝夕美好”-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01/21 09:01:39
來源:重慶日報

人大代表結合履職實踐熱議——守護“一老一小” 繪就“朝夕美好”

字體:

  “吹長號的浩浩已經可以鼓足勇氣上&表演,大家也多鼓勵其他孩子。”1月20日,參加市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的市人大代表、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長李龍梅不忘囑咐老師們,“放假了,也要多關心、慰問孩子,了解他們的情感需求。”對李龍梅來説,關注“一小”,尤其是當中的特殊孩子,既是履職責任,也是情懷使然。

  對於市人大代表、重慶市僑聯副主席鄧明鑒而言,關注“一老”也因同為老年人的共鳴。

  “一老一小”關乎民生、連接民心。今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兩會期間,不少代表熱議如何守護“一老一小”繪就“朝夕美好”。

  特教學校辦學應有評價體系

  “聽我給你們吹長號。”一放假回家,14歲的浩浩就給家人演奏了一段長號。在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學習了兩年多時間,這個來自綦江區的視障男孩學到了文化知識,接觸了鋼琴、長號等樂器,還交到了朋友,性格越來越開朗。

  浩浩是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296名學生中的一員。李龍梅欣喜地看到,近年來,隨着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越來越多來自不同地方的視障孩子能夠進入學校接受教育。“‘一老一小’的命題很大,殘疾孩子是‘一小’中很小的一部分,他們能接受教育、健康成長,體現的是教育的優質均衡以及社會的文明進步和公平正義。”

  從事特殊教育工作二十餘年,李龍梅認為,各地區除了建設特殊教育學校外,還應有專門的辦學評估體系,讓別人知道辦得怎麼樣、好不好。“相關部門正帶領專家開展特殊教育學校評估體系研究。”李龍梅&&,特殊教育學校的建設標準,將助力特殊教育擴優提質。

  AI為村小插上科技翅膀

  在城口縣雞鳴鄉中心小學,孩子們用上了智慧課堂軟硬體設備。課堂上,AI可以判斷孩子們的拼讀發音是否標準;完成速算作業後,AI可立即給出答案和解析……

  市人大代表、科大訊飛人工智能西南研究院院長婁超看到,“一小”得到更多關愛,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大山裏的學校發生了變化,孩子們學得更高效、更智能。

  他介紹,他們為重慶超過1000所學校,近120萬名師生提供智慧教育服務,助力多個區縣打造區域級智慧教育平台,通過AI+教育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有效推進全市教育資源優質均衡。

  同時,他也建議,區域級智慧教育平台做得比較好的區縣,可申報打造智慧教育示範區,形成示範效應,進一步帶動其他區縣,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老年群體需要“老有所樂”

  “每個人都會老,我也已經年過六旬。”1月20日,記者見到市人大代表、重慶市僑聯副主席鄧明鑒時,他指了指自己頭上的白髮。

  如何讓老年群體生活得更便利?鄧明鑒一直積極奔走,建言獻策。

  他曾提出以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替代“老年優待證”的建議,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並&&相關政策。如今,老年群眾憑本人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就可在公園、就醫、購票、景點等場景享受優惠政策。“這項便民措施,贏得老年群體廣泛好評。”説到自己的建議落實落地,鄧明鑒露出欣慰的笑容。

  去年的調研走訪中,不少老年人向他反映,敬老卡申領手續煩瑣且需定期年審。為此,他建議相關部門&&便民政策,為老年人“減負”,使用具有身份證明資格的居民身份證替代敬老卡。

  “進入老齡化社會,除了要考慮老年群體是否‘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還應該關注他們是否‘老有所樂’。”鄧明鑒説,守護“一老”,要多換位思考。

【糾錯】 【責任編輯:李海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