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踴躍建言——以産業創新引領全面創新 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01/20 09:07:11
來源:重慶日報

市政協委員踴躍建言——以産業創新引領全面創新 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

字體: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

  創新如何“求新”?1月19日,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第一聯組的政協委員在討論中踴躍建言,圍繞“以産業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主題獻智獻策。

  以數智賦能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

  數智化、綠色化是産業創新的重要抓手。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開展傳統製造業“智改數轉綠色化”行動。目前我市已累計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5578個,全市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累計下降13.5%,兩化融合指數排名西部第一。但部分政策未能有效覆蓋大多數中小企業,資金技術支持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副主席洪敏建議,以數智技術和綠色技術為引領,強化政策引導和財政金融支持,充分利用國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政策,策劃一批工業領域設備更新項目。大力實施“智改數轉綠色化”行動,大力推進數智化、綠色化、標準化融合技術創新,引導上下游企業共同實現綠色生産。

  市政協委員,民建市委會常委,市審計中心主任楊柳特別關注推動産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問題。他&&,推動産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是優化生産力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建議高位謀劃産業承接協作機制,激發雁陣效應,開展關聯産業“組團式”招引、特色優勢産業“揭榜挂帥”,推動轉移産業與承接地優勢密切耦合;築牢園區“軟”“硬”“智”實力,培育梧桐效應,夯實要素保障硬實力,優化發展環境軟實力。重構園區多維集聚生態,釋放虹吸效應,以“鏈式植入”找準承接賽道,瞄準戰新産業、“大終端”“新終端”等引領性環節,推動産業鏈整體轉移、關聯産業協同轉移。

  構建全鏈條成果轉化服務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要牢牢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市委作出以産業創新引領全面創新的重要部署,並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徑。

  市政協委員,永川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李潔調研發現,我市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還存在成果轉化平台能級不高、企業主導作用發揮不足、專業服務能力支撐不強等問題。她建議完善成果轉化平台體系化布局,集中全市資源建設高位推動、引領性強、機制靈活的綜合轉化功能平台;強化企業為主導的産學研協同,做實産業創新綜合體,推動新産業培育生成;構建全鏈條成果轉化服務生態,理順體制機制,做強創投基金,壯大專業力量,加快發展檢驗檢測、知識産權、共享服務等專業機構。

  市政協委員、重慶理工大學校長劉小康對此&&讚同。他説,重慶高校是科技成果産出的重要源泉、轉化的關鍵場景,但部分高校科研人員投身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激情不足,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體制不夠靈活,束縛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條條框框依然存在。劉小康建議建好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進一步釋放高校科技創新活力;建立靈活有效的高校成果轉化機制,充分調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建立全市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統籌機制,更好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市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全軍病理學研究所所長,金鳳實驗室主任卞修武則建議夯實醫藥科創平台建設。他&&,加快醫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基本要求。建議推動管理側合理化變革,強化需求側精準化支持,實施研發側鏈條化創新,優化服務側體系化供給,提升新質健康服務能力。

  聚焦關鍵環節推動現代化産業發展

  市政協委員、西部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總經理褚文博建議加快打造“車路雲一體化”先行城市。他説,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是我市三大萬億級主導産業之一,而“車路雲一體化”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變革的戰略制高點。去年7月,我市成功入選全國首批20個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已取得系列階段性成果。他呼籲進一步加強頂層規劃,推進數據互聯互通;充分發揮鏈主作用,構建産業融合生態體系;探索更多閉環商業模式,進一步提升重慶辨識度。

  市政協委員,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黃承鋒建議推進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集疏運體系。他&&,我市多式聯運架構雖已基本成型,但路網還有待完善,一體化、集約化程度還有待提高,數字化、智能化運用還有待加強。他建議強化硬支撐,完善多式聯運路網體系;打造軟環境,規範多式聯運營運標準;深化數字化改革,提升多式聯運整體效能。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市政協委員,墊江縣政協主席鄭小波調研發現,2023年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6.8%,但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7.2個百分點,農機研發製造和推廣應用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他呼籲加大科技創新與推廣力度,壯大研發主體,提升農機科技創新能力,着力解決供需矛盾,健全服務體系,提升我市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水平。

【糾錯】 【責任編輯:李海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