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裏這些話暖心又提氣
“背簍專線”“扁擔輪渡”彰顯城市溫度,“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讓幸福“出圈”。
促進人才引育提質增量。讓各類人才創新無限、創業無憂、創有所成!
政府要為企業搭把手、助份力,讓重慶成為企業發展的福地、投資興業的沃土!
做靚“新重慶·新渝商”工作品牌,實施民營企業“龍頭引領”行動,支持企業家以“十年磨一劍”的專業專注,把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把企業群眾的“吐槽點”作為改進工作的“發力點”。
突出“民呼我為”,聚焦“急難愁盼”,盡心盡力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大家笑容更多、心裏更暖!
“2024年重慶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2萬億元、增長5.7%。”在市人大代表、重慶社會科學院生態與環境資源研究所所長彭國川看來,政府工作報告蘊含着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成色,進一步增強了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信心和底氣。
彭國川説,量增的背後是質的躍升,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潛力持續增強。尤其是,重慶工業經濟“主引擎”作用凸顯,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製造和先進材料等引領“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持續壯大。科技創新動力增強,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正在形成,新質生産力蓬勃發展。內陸開放的樞紐作用彰顯,改革攻堅的內生動力增強,以數字化引領撬動全面深化改革,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深層次問題和體制機制弊端不斷破解。
“報告明確了2025年主要預期目標,大家都認為‘跳一跳夠得着’。”彭國川認為,這種信心和底氣,來源於重慶經濟持續向好的宏觀環境、韌性和潛力:新的一年,國家政策紅利將持續疊加釋放、全面深化改革紅利加速釋放,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下,一系列新投資正轉化為新的增長點,新經濟新模式正在孕育,新動能正在持續積累,近期國家存量政策持續釋放和增量政策相繼實施,舊瓶頸正實現新突破。必須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中心任務和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錨定關鍵節點和重點工作,打造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不斷提升重慶在西部地區首位度
“政府工作報告部署抓好今年八個方面重點工作時,首先對‘聚力打造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作出了系列部署,既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堅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鮮明態度,也是對市委六屆五次、六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工作部署的細化落實,為我們做好今年工作明確了‘路線圖’‘任務書’。”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高健&&,下一步,市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各項重點工作,不斷提升重慶在西部地區的首位度、服務全國大局的貢獻度。
具體來看,一是聚焦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深化“三中心一走廊”建設,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十五五”實施方案,加快實施2025年度川渝320個共建重點項目;
二是聚焦全方位擴大內需,用好“四個一批”機制推動市級重大項目建設放量,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三是聚焦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培育壯大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打造一批高能級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和特色“星級”樓宇;
四是聚焦爭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大力推進超瞬態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一批科技創新平台。
關鍵詞:內陸開放
把重慶外向型經濟各方面優勢轉化為發展實績
重慶海關關長、黨委書記謝斌&&,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聚力打造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在服務國家向西向南高水平開放中培育新優勢。重慶海關將緊緊圍繞支持重慶做實“兩大定位”,努力把重慶外向型經濟的各方面優勢轉化為發展實績,助力加快建設內陸開放綜合樞紐。
一是深化國際國內開放合作。對外,在海關總署授權下,全力建設全球“智慧海關”在線合作平台,發揮“中國—東盟海關深化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互聯互通聯絡員機制”作用,持續深化與新加坡、波蘭等國家海關間合作,推動重慶與世界更緊密“鏈結”;對內,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直屬海關協作機制牽頭作用,加強與兄弟海關協同配合,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二是持續釋放開放平台效能。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完善“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動跨境電商、市場採購、“保稅+”等外貿新業態提質增效,探索更多創新舉措,推動7大綜保區協同創新、差異發展。
三是支持構建現代化集疏運體系。落實好海關總署&&的兩輪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重點舉措,全力推動重慶樞紐港産業園建設,支持“東盟快班”、重慶港擴大開放和江海直達船舶運輸,集聚通道優勢,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聯動發展,有力有效助推重慶由內陸港變成前沿港。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
傳遞“敢涉深水區、敢啃硬骨頭”改革決心
“改革是推動重慶各項工作再上新&階的主引擎。”市人大代表、秀山縣委書記馬文森&&,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聚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在探索首創性、差別化改革上實現新突破,傳遞出市委、市政府“敢涉深水區、敢啃硬骨頭”的改革決心。在他看來,報告對依靠改革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激發發展活力的意圖非常明顯,應積極落實報告關於推動改革的各項部署,謀劃本地區本部門改革的具體抓手。一是要圍繞增強國企競爭力抓改革。積極探索推進國企市場化轉型改革,組建一批混合所有制企業,提高國企依靠市場競爭獲得業務資源的能力。二是圍繞提高資源配置力抓改革。創新金融産品、健全服務體系,招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秀山,推動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業。三是圍繞提升城市承載力抓改革。聚焦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主軸”和“141”基層智治體系,推進數據歸集共享、應用上線貫通實戰,加快推進數字重慶基本能力建設,以數字賦能城市現代化治理,提升城市承載力。“秀山將持續突出數字重慶建設和重點領域改革‘雙輪驅動’。”他&&,將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謀劃推進一批具有秀山辨識度的改革成果,為重慶加快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貢獻秀山力量。
關鍵詞:超大城市治理
突出“大綜合一體化”和數字賦能兩大關鍵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我市要聚力打造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範區,在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上創造新經驗。”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春奎&&,作為牽頭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範區建設工作的部門,2025年,城市管理部門將突出“大綜合一體化”和數字賦能兩大關鍵,在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上展現新作為。“報告明確,要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讓城市功能更完善、環境更宜居、生活更美好。這無疑為我局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李春奎説,市城市管理局將充分發揮城市治理委員會“統”的作用,構建市與區縣高效聯動治理機制,完善規建管治運一體閉環協同治理體系,落地實施2025年中心城區“大綜合一體化”治理實施方案,帶動市域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全面增強;加強“水電氣訊路橋隧軌”等設施感知資源建設,加快構建泛在實時的“物聯、數聯、智聯”三位一體感知網絡;制定實施人工智能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突出AI賦能城市治理。同時,深化拓展超大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強化城市道路塌陷、地下密閉空間安全整治;實施中心城區緩堵促暢攻堅行動,提升市民出行便捷度;實施全域城市環境治理攻堅行動,啟動“百路千巷”提升計劃,實施200條道路綜合整治、100公里城市綠道、1000條背街小巷治理提升;辦好流動攤販潮汐攤位、“渝城護學”“渝城助醫”、口袋公園等群眾身邊事。
關鍵詞:城鄉融合
探索大城市帶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發展新路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聚力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範區,在推動大城市帶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發展上探索新路子。2025年,全市農業農村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市兩會精神,聚力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範區。”市委農業農村工委書記、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劉貴忠&&。
一是迭代實施鄉村振興“四千行動”,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和耕地保護紅線,打造新時代“巴渝糧倉”;發展智慧農業、生態循環農業和“農業工廠”等新形態,構建“土特産”品牌體系;提升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效能,加大對重點幫扶地區支持力度,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探索研究建立過渡期後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體系。深化村莊規劃治理改革,力爭巴渝和美鄉村達標覆蓋率達到60%。
二是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打造一批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游名縣;深入推進“強鎮帶村”,實施場鎮更新行動,探索特大鎮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賦能改革;深化“強村富民”綜合改革,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有序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體系化構建農村資源資産價格發現、價值實現及資源分配機制。
三是協同推進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開展提升農村飲水質量專項行動;深化生産、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改革,組建市縣鄉三級農合聯,建設三級為農服務中心;構建“郵運通”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建強農村基層組織,加強平安鄉村建設,持續深化移風易俗。
關鍵詞:生態環保
打好“九治”攻堅戰展現生態治理新作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力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在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上實現新作為。這為新一年全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奮進方向。”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余國東&&,2025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錨定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10周年等重要節點,以“九治”為重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深入實施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努力形成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
余國東介紹,“九治”攻堅戰以治水、治氣為牽引,還包括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等,力爭在生態環境治理上展現新作為。
如何加強生態系統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具體包括推進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快推進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網絡建設,提升水生生物多樣性完整性。以及加強川渝生態環境聯建聯治,共同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余國東&&,在深入實施綠色低碳轉型行動中,重慶將推進國家深化氣候型城市建設試點,持續開展近零碳園區、公共機構等系列試點。此外,實施綜合性産業園區、生物制藥産業園區建設項目取消環評審批試點,打造以電鍍産業園區為載體的重慶電鍍行業綠色産業標準。
新的一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還將建立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長效機制,推進超大城市生態環境治理改革創新,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推動美麗重慶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奮力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
關鍵詞:文化旅游
加快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標誌性成果
“重慶人文底蘊深厚、自然資源豐富、區位優勢突出、消費市場廣闊、城市口碑一流,發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市政協委員,市文化旅游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劉曉年&&,群眾對高品質文旅需求的空前旺盛,要求我們創新供給更多高質量文化旅游産品,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市正逢其時。劉曉年説,新的一年重慶全力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標誌性成果。合力創建文化和旅游區域協同發展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川渝文旅統一大市場。二是串珠成鏈培育世界級文化旅游名片,重塑“兩江四岸”國際化山水都市風貌,建設渝西地區、渝東南新城主客共享游憩帶,着力實現“水陸空天網”一體化立體發展新格局。三是煥新升級塑造優質文旅産品。升級打造紅色旅游高地,創建一批世界級、國家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四是深入推進多元融合業態創新。持續開展“渝味360碗”美食推介活動,鼓勵多種業態創新發展。五是培育壯大優質多元市場主體。力爭到2027年全市文化旅游經營主體達到20萬家,規上企業達到1500家,文化産業、旅游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均達到5%。六是持續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借重慶承辦第14屆中國藝術節、成立瀾湄國際旅游組織等國內國際重大活動契機,提升打造西部演藝集聚區。七是有效提升文化旅游服務管理效能。推進“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中心城區覆蓋30%,建設“2小時重慶”交通圈,保持“最寵游客城市”殊榮。
關鍵詞:高品質生活
推動打造小型智慧體育公園
“報告對2025年工作的謀劃,站位高、立意遠,思路清、目標明,謀劃深、落點實。報告中的許多話暖心又給力,催人奮進!”市人大代表、渝北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黃川洋&&,作為基層一線的體育工作者,她注意到,報告提出,要聚力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取得新成效。當中還特別提到,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深化體教融合改革和競技體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發展賽事經濟,全力備戰第十五屆全運會。
渝北區制定了體校轉型“活起來”、競技體育“強起來”、全民健身“動起來”、體育設施“立起來”、體育産業“興起來”5大計劃,為群眾提供更便捷的健身設施、更豐富的賽事活動、更科學的健身指導等公共産品和服務,滿足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除了每年持續對公共體育設施進行新增和提檔升級,今年,還將推動打造小型智慧體育公園等,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健身需求,為舉辦各級各類體育賽事提供硬體支撐。
(記者 王亞同 張珺 周尤 何春陽 唐琴 蘇暢 李志峰 卞立成 朱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