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義渡就業列車”暖心護航就業路 -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01/17 09:56:1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重慶:“義渡就業列車”暖心護航就業路

字體:

  在重慶市大渡口區,有一列特殊的“列車”——“義渡就業列車”。它穿梭於大渡口的大街小巷,將就業服務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

  市民在重慶市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滬漢社區便民服務站“知民居”參加新市民培訓活動。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作為大渡口區近年來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創新打造的公共就業服務品牌,“義渡就業列車”自2022年開通以來,為民眾提供了包括線上線下招聘、創業諮詢、技能培訓等在內的全方位、多元化服務,有效促進了供需雙方的精準對接,提升了勞動者的職業技能。

  36歲的殷紅,是“義渡就業列車”眾多受益者中的一位。她先天性肌肉受損,不能獨立行走,大學畢業後找工作屢屢碰壁,要麼收入太低,要麼幹不久就被辭退。偶然之際,她了解到大渡口的潤邦·彩虹家園殘疾人就業基地正在招人。經過短期培訓,她很快就上崗了,如今已經是基地的管理助理。

  “對比以前每個月微薄的工資,現在每月有4000多元的穩定收入,工作氛圍也很好,我挺滿意的。”殷紅説。據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潤邦·彩虹家園殘疾人就業基地,像殷紅這樣的殘疾人員工有72人,除了殷紅從事的數據標注,基地還開發了殘疾人手工編織、新媒體運營及非遺剪紙等項目,累計開展技能培訓300餘人次,幫助500餘人次實現就業。未來,基地還將引進咖啡師培訓、手語直播和語言直播項目,為殘疾人提供更多就業選擇和發展機會。

  在新山村街道的義渡壹秋堂巾幗非遺工坊裏,十幾名婦女在老師的指導下,正忙着編制結繩手工製品。她們手法嫻熟,一根根彩線在手指間飛舞跳躍,一會兒工夫,一個個飽滿、立體的結繩作品就呈現在眼前。新山村街道的“寶媽”王曉艷就是其中的一員。她&&:“有時間就來工坊做做手工,既不耽誤照顧孩子,又能有一些收入。”義渡壹秋堂巾幗非遺工坊以“培訓+訂單+研學+運營”的模式,結合夏布、結繩、扎染等非遺製作技藝,不僅帶動了轄區寶媽、大齡失業等居家婦女及殘疾人靈活就業增收,還促進了當地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潤邦·彩虹家園殘疾人就業基地和義渡壹秋堂非遺工坊的典型案例,僅僅是“義渡就業列車”推動就業服務提質增效的一個生動寫照。據大渡口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義渡就業列車”已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會44場,為2195家用人單位提供了46468個招聘崗位;同時,還建成了141個就業創業服務站點,“15+5”人社服務點覆蓋率達到了100%,累計帶動就業4.1萬人。他&&,“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探索打造更多的勞務品牌和靈活就業渠道,為百姓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就業選擇和發展機會。”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楊仕彥

【糾錯】 【責任編輯:韓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