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大代表趙婷:加強曲藝保護與傳承 為曲藝人才搭建“成長階梯”-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5 01/16 11:18:24
來源:華龍網

重慶市人大代表趙婷:加強曲藝保護與傳承 為曲藝人才搭建“成長階梯”

字體:

  歷史的長河中,曲藝始終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慶有豐富的曲藝資源、濃郁的本土文化、良好的曲藝觀眾基礎。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從事曲藝的代表性藝術家和非遺傳承人普遍年事已高,技藝瀕危,老藝術家相繼離去。曾廣泛活躍於舞&的曲藝曲種現已不足20種,重慶在這一領域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有10人。這些現象,引起了市人大代表、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舞蹈與戲劇學院院長趙婷的關注。

  多方調研後,趙婷在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提出了《關於加強重慶曲藝保護和傳承發展的建議》,建議提出後,引起了市文化旅游委高度重視,並協同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共同研究辦理。如今一年過去,代表建議辦理如何?

  建議挖掘和培育曲藝人才

  “目前最緊要的是開展非遺曲藝項目的搶救與保護。”趙婷&&,因為非遺曲藝項目生存的“免疫力”不強,應通過“存遺性”的保護方式將“根”留給後人去研究和借鑒。

  趙婷在調研中發現,多項非遺曲藝品類因代表性傳承人年事高,出現人走藝亡、傳承斷檔、曲種失傳現象。在新生代曲藝人才培養上資金短缺,導致不少曲藝後繼無人,尤其缺乏創新人才。

  “挖掘和培養曲藝人才,成為傳承曲藝的至關重要一步。”趙婷説,通過加大曲藝人才培訓和人才引進的力度,建立相應的學科建制,培養曲藝藝術及學術理論的人才,以培養理論研究與藝術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實現曲藝的自身“造血”功能,以獲得更大的發展前景。

  針對她的建議,市文化旅游委會同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共同研究辦理。

  為曲藝人才搭建“成長階梯”

  2024年以來,市文化旅游委聯合重慶市曲藝團針對重慶市現有的幾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建立了相應保護機制,同時加強了非遺資料的整理和數字化建檔,確保非遺項目既能留聲又能留影,先後編輯出版了《巴渝文化與車燈藝術》《四川清音》《四川揚琴曲目選(一)》等著作。

  2024年年初,重慶市組織開展了非遺“進區縣、進景區、進校園”等專項演出活動,促進非遺藝術普及與傳承,此外,還在魁星樓創建了全市首家非遺研學基地,大力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非遺體驗和研學活動。

  針對人才培養,重慶將探索曲藝等貫通人才培養,加強高水平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企業聯合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搭建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立交橋”,並通過“老帶新”的方式持續為曲藝藝術培養人才。

  據統計,2020年至2023年,重慶累計為市曲藝團投入2700萬元,用於四川清音、四川揚琴等非遺保護及創作演出,前後創作了9部作品。比如,川渝非遺精品演藝《映像山城》,完成商演159場,累計接待觀眾1.5萬人次;市曲藝團升級打磨大型文旅駐場演出《記憶山城》,與“扯管兒”演藝新空間推出新型文旅駐場演出——時尚方言喜劇秀《“Fun”言派》……

  市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接下來將繼續整合資源、拓展演藝市場,加快新劇目的投入創排,支持有條件的校園舉辦曲藝特色教育,打造曲藝特色學校,持續為曲藝藝術輸送新鮮“血液”。

  據悉,今年人代會,趙婷也將就教育相關,特別是如何進一步加強重慶文化藝術院校高質量發展、規範“雙減”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