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通行區域有道路結冰黃色預警,請減速慢行。”1月8日上午,行駛在豐都縣太平壩鄉、武平鎮等11個鄉鎮區域內的車輛接收到了這條預警信息,“點對點”提醒駕駛員謹慎行駛。儘管路面濕滑,卻沒有發生一起車禍,甚至沒有發生擁堵。
不只是豐都,如今重慶各區縣都能提供實時語音提醒車輛安全通行,這主要得益於2024年4月上線的“渝運安”數字應用(以下簡稱渝運安)。
“渝運安”的問世,與市人大代表、江津佳華醫院院長翁仁潘有着千絲萬縷的&&。近日,翁仁潘接受採訪時&&,他在2024年全市兩會期間提出《關於加快數字交通建設的建議》得到有效落實,不僅有力提升了交通管理數字化水平,也讓人車出行更安全更放心。
呼籲建設數字交通管理平台
“交通工程體量大、環節多、安全風險大、管理難度大,存在諸多隱蔽環節。”翁仁潘經過深入調研認為,在當前數字重慶建設的背景下,應針對交通工程建設領域,建立一套從立項、規劃、建設、運營等全生命周期的數字交通管理平台,以數據流轉的方式實時監管各環節,保證交通建設項目科學、規範實施。
因此,他提出三條建議,其中包括梳理交通建設項目管理流程和管控清單要點,為各級業務部門搭建數字交通建設管理平台作準備;建立數字管理架構,明確市級到區級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能,依託管理清單搭建分層分級的管理架構和功能。
更關鍵的是,依託BIM、GIS、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和管理架構,搭建數字交通建設管理平台,實現從項目立項、規劃、建設到運營全過程管理。
“渝運安”消除安全隱患7萬多起
該建議受到市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重視,轉交市交通運輸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大數據發展局共同研究辦理。
“我們多次與翁代表進行電話溝通並上門答覆,感謝他對重慶交通事業的關心與支持。”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科學技術處副處長梁郝躍&&,按照數字重慶建設要求,市交通運輸委緊扣數字重慶“1361”整體布局,編制印發了《重慶數字交通建設方案》,初步構建起重慶數字交通“1+3+N+X”總體構架。
其中,“1”是打造1個“交通大腦”,“3”是推動基礎設施、運輸服務和行業智治等3個重點領域數字化建設,“N”是謀劃一批重點應用,“X”是推出一批基層和社會實踐。
“經過科學謀劃、統籌推進交通數字化建設,一年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梁郝躍介紹,如今數字交通大腦已實現從“0”到“1”的跨越,三大重點領域數字化變革正在穩步推進,並深入開展了多個重點應用,同步推進“渝運安”“渝你同行”“交通運輸打非治違”“數字港航”等8個重點應用進入“一本賬”。
據了解,自“渝運安”上線以來,依託“渝快政”平台已阻止800多單不合格電子運單生成,消除道路危貨運輸安全隱患7萬多起;“渝你同行”也即將上線,將為廣大市民提供便捷的學車、修車等服務;“交通運輸打非治違”聚焦運輸行業的監管問題,實現群眾訴求一鍵直達、企業權益一體維護。
持續推動交通領域數字化變革
“新的一年,我們將持續深入推動數字化變革。”梁郝躍&&,下一步,市交通運輸委將深挖交通工程建設領域的痛點難點,協同規資、住建、發改、公安等部門,共同謀劃推進更多實戰實用數字化應用。同時持續深化新技術融合應用,推動相關技術在公路、橋梁、隧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造中的實踐探索和推廣應用。
梁郝躍介紹,作為“大綜合一體化”高頻多跨場景,“中心城區出租汽車管理”場景目前已在中心城區率先實現貫通,並在重慶火車西站與北站進行了實戰運行。該場景通過對出租汽車候客點進行BIM建模,動態感知高鐵站候車人數和場內出租車數量,由人車比體徵指標精準觸發大客流事件,設置火車站出租大客流疏運智能預案,實現了火車站與屬地市區兩級交通、公安等部門的智能化協同調度。該場景自2024年9月30日試運行以來,共計觸發大客流事件14次,共調度出租汽車3801&次,疏運旅客約5820人次。下一步,該場景將向中心城區火車站持續推廣。
“看到我市在數字交通建設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我發自內心感到高興。”翁仁潘説,今年兩會,他將繼續關注重慶交通領域數字化發展,為持續提升老百姓的出行安全和便利化建言獻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