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關於統籌用好全市算力資源 促進“東數西算”工程高質量建設的建議》,呼籲搭建産業數字化轉型算力供需合作平台,圍繞算力服務實體經濟和跨企業調度目標,組建“東數西算”數據中心行業協會或産業創新聯盟,制定數據中心互聯互通“重慶標準”,探索形成算力跨企業調度“重慶實踐”。
效果:2024年11月,我市正式上線國家(西部)算力調度平台,打通新疆、四川、貴州、雲南、重慶等5個省(區市)算力資源,實現對9個數據中心算力的調度、納管,匯聚智算、超算、通算多元化算力資源。該平台已累計服務60余家包括企業、高校、研究院在內的算力用戶。
近期,西部創源智行科技(重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創源)成功研發出全國首個基於大模型的汽車座艙語音交互自動測試工具鏈,它可以運用AI技術代替人工開展汽車智能駕艙研發測試。
和當前以人工為主的測試方法相比,應用該工具鏈能使萬條語音研發測試用時從15天縮短至3天,節省人力、時間成本超過70%。
用行業內的話説,這意味着實現了“用AI測試AI”,能大大提高企業競爭力。
背景:企業算力資源緊缺,亟待解燃眉之急
西部創源這一研究成果的取得,與國家(西部)算力調度平台不無關係。半年時間裏,西部創源正是通過國家(西部)算力調度平台,解了企業算力資源緊缺的燃眉之急。
算力調度平台,顧名思義即合理分配和調動算力的平台。其核心在於通過智能算法將算力資源高效地分配給需要處理的任務,避免資源閒置或過載,被廣泛應用於雲計算、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模型訓練等領域,是現代信息技術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
“算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市人大代表,璧山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饒靜説,成渝地區作為8個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之一,承擔着“東數西算”國家級算力資源跨域調配的戰略支撐任務。
然而她在調研中發現,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算力需求與當前供給不相匹配。重慶數據中心集群尚未形成相互連接及可調度的算力網絡,這不僅影響了算力的有效利用,也制約了“東數西算”工程的深入實施。
呼籲:搭建産業數字化轉型算力供需合作平台
針對這些問題,饒靜在深入調研和分析基礎上,形成了一份詳實的建議。
去年1月,饒靜向全市兩會提交《關於統籌用好全市算力資源 促進“東數西算”工程高質量建設的建議》,圍繞算力服務實體經濟和跨企業調度目標,建議搭建産業數字化轉型算力供需合作平台。
建議呼籲圍繞算力服務實體經濟和跨企業調度目標,由市大數據應用發展局牽頭組建“東數西算”數據中心行業協會或産業創新聯盟,制定數據中心互聯互通“重慶標準”,探索形成算力跨企業調度“重慶實踐”;由市科技局組織“東數西算”算力調度科技攻關專項或“揭榜挂帥”重大項目,定點支持我市數據中心企業突破算力跨企業調度技術及開展示範應用。
這條建議被列為重點督辦建議,相關部門共同推動落實,為重慶搭建國家(西部)算力調度平台、提供西部地區算力協同的一體化服務注入強大助力。
落地:打通5省(區市)算力資源實現“一體化”使用
該建議得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去年7月5日,市大數據局與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通信管理局等協辦單位共同召開專題督辦會,推動具體建議落實落地。
同年11月,我市正式上線國家(西部)算力調度平台。
“我們打通新疆、四川、貴州、雲南和重慶等省(區市)的算力資源,實現了對9個數據中心算力的調度、納管。”市大數據發展局數字基礎設施處四級調研員李小萍介紹,截至目前,該平台已累計服務60余家包括企業、高校、研究院在內的算力用戶。
此外,平台還打造了AI算法模型及應用專區,上線9家企業的151個AI模型應用,為廣大製造業、中小企業提供便捷易用的“AI+”模型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