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開州”向“新開州”起勢蝶變
-
兩年來,重慶開州累計實施“五個一批”重點項目360個,完成投資235.87億元。市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連續兩年保持全市第1,固定資産投資連續7個季度增長超過15%。2024年“雙圈”建設單項晾曬指標均居全市第1。
-
帥鄉大地,文旅體事業猶如春日繁花,絢爛多彩;景點布局宛若詩畫長卷,引人入勝。體育活動多姿多彩,活力四射;文化氛圍深厚濃郁,浸潤心田。市民在閒暇時光,沉醉文化盛宴,暢享體育之樂,幸福指數持續攀升。
721.44億元
地區生産總值歷史性跨過700億大關、達到721.44億元,總量穩居山區庫區第2。37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3.9億元,投資完成率181.6%。181個“五個一批”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67.2億元。天然氣綠色新材料産業園、重慶(開州)中藥城等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強勢啟動。
領跑全國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7項工作榮獲市政府督查激勵,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等45項國家市級試點示範花落開州,壯大“歸雁經濟”等63項工作經驗全國全市推廣,中國廚師之鄉等7張國家級“金名片”收入囊中,自主謀劃“未成年人家庭監護風險防控一件事”應用獲評全國數字化監管典型案例。
零的突破
開州高新區成功獲批重慶市綠色工業園區,衛視通訊設備生産等31個工業項目落地投産,完成工業投資89.1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分別增至105家、746家。數字經濟産業園投入運營,市級智能工廠實現“零的突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增長18.9%。
多式聯運
萬達開多式聯運合作試驗區提速建設,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貨運值達4400萬元。開州港擴能提升完成總工程量62%,貨物吞吐量突破270萬噸、同比增長7.7%。新培育貨運企業11家,水陸貨運周轉量分別增長5.9%、1.3%。獲批全市首批“郵運通”試點區縣。
區域協同
川渝5個共建項目投資完成率118%,萬達開雲68個合作項目加快推進,342項審批事項實現“川渝通辦”,“萬達開攜手建設全國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入選全市雙城經濟圈建設典型案例。山東濰坊東西部協作、中國法學會和“西老革”中央定點幫扶、四川省和中石油對口支援、江津和萬盛對口協同發展深入推進,實施幫扶項目40余個、到位資金7400余萬元。
“雙50”
城市規模邁入“雙50”時代,“雙百”大城市成型起勢。改造老舊小區141個,惠及群眾2.4萬戶。環湖馬道全線貫通,新增公共停車位3120個、公共充電樁128個、超充電站11座,建成區綠地率、人均公園面積均居全市第6。“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加快構建,22件重點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在全市建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中走在庫區前列
堅定不移工業立區、工業強區,堅定不移擴大內需,堅定不移強化科技人才支撐,堅定落實工業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以擴大內需帶動産業升級,全力以赴發揮比較優勢、拉升發展標杆,努力蹚出具有開州辨識度的山區庫區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在全市建設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中走在庫區前列
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力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主動參與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全力以赴搶抓機遇、擁抱機遇,努力向全國有影響力的內陸開放前沿趕超跨越。
在全市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中走在庫區前列
深入推進數字重慶建設,深化財稅金融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打造一批“庫區領先、全市進位、開州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努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優機制、打開更廣空間、注入更強動力。
在全市建設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範區中走在庫區前列
持續優化城市布局,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加快建設文化強區。做足山水文章、傳承城市文脈、提高智管水平,全力以赴打造更具辨識度的城市新形象,努力讓“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大美開州居者自豪、聞者嚮往。
在全市建設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範區中走在庫區前列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堅持以“融”促“興”,全力以赴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努力讓廣大農民腰包鼓起來、精神富起來、生活美起來。
在全市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中走在庫區前列
強化防污治污,築牢生態屏障,推動綠色轉型。建設全域“無廢城市”,全面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爭創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推動鐵腕治污、生態修復、長效管護,努力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共建萬達開“雙城經濟圈”副中心城市
高效運行“三地三級”工作機制,協同推進10項標誌性合作事項。加快萬達開産教聯合體建設,聯合打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食品醫藥等特色産業集群,共同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建設。聯合推進8個重大事項、8個重點項目、355項便捷服務。
構建全國綜合交通物流樞紐
“兩鐵六高一空一港”網絡加快成型,“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提速構建,達開萬貨運鐵路、長墊梁開物流通道進入市級“十五五”規劃並啟動前期,小江航道整治全面推進,“通江達海”新優勢進一步凸顯。強化萬達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構建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産業、産業聚要素的良性循環體系。
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支撐區
打造“一中心多組團”物流網絡,力爭客貨運周轉量增長5%以上。提速建設開州港二期,力爭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300萬噸。加快發展樞紐經濟,創建市級農産品出口示範基地。依託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大力發展口岸經濟、臨港經濟,新培育外向型企業5家,力爭實現進出口額5億元以上。
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實現新突破
兩大“副中心”建設加快推進,萬達開共建國家級高新區取得實質進展,爭取川渝天然氣産能基地等67個重點儲備項目納入市級清單,依託市級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園區平台優勢,有序承接東部地區、沿海地區製造業轉移和市內産業梯度轉移,國家戰略腹地川渝重點支撐區東部“橋頭堡”地位進一步凸顯。
教育
提質提速打造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加快建設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推進集團化辦學和“教共體”建設,深化與重慶南開中學、重慶八中校地共建,強化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發展,打造市域産教聯合體。
醫療
深化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和“區聘鄉用”改革,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力爭區人民醫院成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區中醫院成為重慶中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加強同市外三甲醫院的合作交流,爭創市級重點專科3個。
就業
大力實施“穩崗擴崗”工程,加快創業孵化基地、區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億元以上。健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機制,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交通
強化萬達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快渝西高鐵、成達萬高鐵和開萬梁高速建設,提速開宣高速、航空飛行營地落地,推動江北機場城市候機樓、城市航空貨站落地。完善農村“五網”,新建“四好農村路”100公里。
文化
積極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提質打造秦巴古道等一批歷史文化遺址。啟動平浪箭樓、七里潭廊橋文保修繕工程,培育申報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開展“文明家庭”“開州好人”等典型選樹,擦亮“開州大舞&”文化品牌。
旅游
做靚全國槳板錦標賽、漢豐湖馬拉松等賽事IP,打造國家級體育旅游示範基地。創建雪寶山馬紮營市級旅游度假區。啟動建設開州演藝中心,發展“景區+劇場”“景區+演藝”等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