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創設“平安渝中”網格接待日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具體怎樣開展工作?
- 段陳緬

平安的關鍵在基層,基層的重心在網格
我們創設“平安渝中”網格接待日,推動“三官一律”,也就是法官、檢察官、警官和律師等政法平安力量,常態化下沉社區網格送平安、送法律、送服務,主要是基於關口前移、防範風險的需要,重心下沉、化解矛盾的需要,以及回應關注、服務群眾的需要。通過明確下沉主體,配強下沉力量,打造接待場景,厘清服務清單,推動問題事項全流程閉環辦理,解決好“誰下沉”“怎麼下沉”“下沉幹什麼”“下沉後怎麼辦”的問題。
- 主持人

政法戰線如何立足各自職能和優勢打好“組合拳”?
- 李彩霞

深化“一社區一法官”工作機制
我們以開展網格接待日為契機,進一步深化“一社區一法官”工作機制,法官主動到社區為群眾提供司法服務,努力促成糾紛基層化解。具體做法上,一是做實多元解紛,前端化解矛盾糾紛。二是延伸司法職能,服務參與社會治理。三是強化科技賦能,滿足群眾法治需求。
- 彭靜

根據社區需求制定“點對點”個性化對接服務方案
我們立足法律監督主責主業,充分發揮檢察幹警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領域的專業優勢,根據社區需求制定“點對點”個性化對接服務方案。比如,將網格接待與檢察專項工作結合起來,把“莎姐守未”“民生司法保障”等工作延伸至街道社區,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檢察服務。
- 劉欣

變“下社區”為“在社區”,做深做實社區警務
我們將網格接待日工作與公安“警種主戰、派出所主防”改革有機結合,做深做實社區警務。在11個街道、79個社區精細劃分247個警務區,嚴格落實社區民警責任制,變“下社區”為“在社區”。派出所所長、社區民警全覆蓋兼任街道和社區班子成員,通過社區聯巡、矛盾聯調、信息聯採,共築平安家園。
- 陳曉紅

建立“顧問坐診+調解跟進”服務模式
我們依託網格接待日,做實社區法律顧問服務,聯動大調解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效。我們建立公益律師庫,吸引了包括律所主任、律協委員在內的200余名律師加入。統籌社區法律顧問和專職調解員,建立“顧問坐診+調解跟進”服務模式,實現法律服務精準供給。
- 傅嘉仕

主動跟進,突出“策劃”“組織”和“實效”
活動前,組織各社區主動對接“三官一律”,提前溝通細節。活動中,街道領導、崗位力量全部下沉社區全過程參與活動。活動後,適時拓展組織形式,邀請“三官一律”進社區、進企業、進商鋪、進樓棟、進學校,主動將法律服務送至群眾家門口。
- 主持人

“平安渝中”網格接待日創設整整一年了,能否借此機會“交個卷”,談談經驗與收穫?
- 段陳緬

群眾安全感達98.7%,平安建設交出高分答卷
“平安渝中”網格接待日創設以來,全區政法平安力量共下沉6000餘人次、集中接待群眾2.73萬餘人次,辦理問題2987件、辦結率99.06%。最明顯的成效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助推法治建設氛圍更加濃厚。通過“三官一律”進社區入網格,充分發揮法治保障作用,基層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圍更加濃厚。2024年,全區共排查矛盾糾紛7.2萬餘件,矛盾糾紛化解率提升至99.78%。二是助推平安建設成效更加明顯。平安建設交出高分答卷,群眾安全感達98.7%、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三是政法隊伍滿意度、司法公信力持續提升,達98.03分、創歷史新高。
- 李彩霞

開展法律諮詢900余次、就地化解糾紛500余件
一年以來,我們現場為群眾開展法律諮詢900余次、就地化解糾紛500余件。我們與渝中區17家人民調解委員會聯合訴前化解糾紛3659件;運用“經緯雲端小馬”為群眾提供在線法律服務3萬餘次;依託“雲上共享法庭”遠程庭審、調解、普法1291次,糾紛解決“不費時、不麻煩、少花錢”,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與幸福感。
- 彭靜

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排查矛盾糾紛、協調解決實際困難862項
一年來,我們依託“平安渝中”網格接待日,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排查矛盾糾紛、協調解決實際困難862項,20余條監督線索有效轉化為案件辦理。幹警們普遍反映通過網格接待日這個平台,可以更加及時有效地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不僅群眾滿意了,幹警也歷煉了群眾工作能力。
- 劉欣

回應群眾對平安穩定的樸素期待
通過“平安渝中”網格接待日我們更加及時、全面地掌握了解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突出問題,實施精準防控、有效打擊,很好地回應了居民群眾對平安穩定的樸素期待。2024年,全區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5.1%、治安警情同比下降8.8%,入室盜竊同比下降64.34%,電信詐騙同比下降11.13%,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下降33.3%,群眾安全感持續提升。
- 陳曉紅

全區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首選率、滿意率全面提升
通過參與“平安渝中”網格接待日,79位社區法律顧問與全區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台、109個調解組織實現資源聯動,全年共提供法律諮詢5000餘人次,開展法治宣傳活動1000余場,化解矛盾糾紛7000余件,全面提升了全區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首選率、滿意率,增強了群眾的法治獲得感,讓全區公益法律服務在群眾身邊“觸手可及”。
- 傅嘉仕

群眾參與是關鍵、力量統籌是重點、群眾受益是根本
一年來,大坪街道共組織開展“平安渝中”網格接待日活動104次,接待群眾2500餘人次,收集化解各類問題297件。這當中,我們最主要的體會就是:群眾參與是關鍵、力量統籌是重點、群眾受益是根本。
- 主持人

隨着“平安渝中”網格接待日常態化開展,對進一步做好轄區平安法治建設工作帶來哪些 啟發?
- 李彩霞

進一步推動司法力量向前端延伸
通過“平安渝中”網格接待日,法官參與基層治理更直接、更經常、更有效。下一步,我們要以“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目標,司法力量向前端延伸,運用好人民法院老馬工作室、車載便民法庭、雲上共享法庭等,打通滿足群眾法治需求“最後一公里”,讓群眾糾紛解決“不費時、不麻煩、少花錢”。
- 彭靜

把各項檢察為民實事做到群眾家門口、辦到群眾心坎裏
無論是在網格接待中,還是在檢察辦案履職中,我們都將站在群眾的立場,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持續做實人民群眾可感受、能體驗、得實惠的檢察為民,把各項檢察為民實事做到群眾家門口、辦到群眾心坎裏。
- 劉欣

緊扣“精細化治理、多元化共治”,實現服務迭代升級
下一步,希望網格接待日緊扣“精細化治理、多元化共治”,實現從“問題響應”向“主動服務”、從“單一處置”向“系統預防”的迭代升級,做實社會面巡邏防控、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心理危機干預服務、重點人群服務管理、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犯罪等工作,惠及更多群眾。
- 陳曉紅

形成具有渝中辨識度的公共法律服務品牌
我們將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對法律服務的需求,着力在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準上下功夫,致力於打造全業務全時空公共法律服務生態圈,以西部金融中央法務區(重慶中央法務區)建設為核心引領,形成具有渝中辨識度的公共法律服務品牌。
- 傅嘉仕

基層做好矛盾糾紛治理工作,要有渠道、有平台、有隊伍、有機制
隨着網格接待日常態化開展,為我們基層做好矛盾糾紛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啟示,通過深化拓展,大坪街道探索提出了“136N”最小解紛單元工作體系,將矛盾糾紛調處深度嵌入基層治理最微細胞。
- 主持人

下一步開展“平安渝中”網格接待日的思路是什麼?
- 段陳緬

將法治服務的“經緯線”繡到平安法治建設的最小“單元格”
“平安渝中”網格接待日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創新舉措,是夯實平安法治根基的綜合性實戰平台。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資源下沉、服務清單、接待場景的迭代升級,以網格“穿針”,將法治服務的“經緯線”繡到平安法治建設的最小“單元格”,為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渝中樣本”貢獻政法實踐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