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20萬雲陽人“挑”起全國70%以上鮮面市場,實現年産值逾700億元!
近日,記者從雲陽縣獲悉,12月初,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雲陽“中國·雲陽麵食美食地標城市”稱號。面業已成為該縣從業人數最多、産值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支柱産業之一。
立標準
計劃3年開千家形象店
“老闆,來2兩招牌豌雜面,多放點辣子!”12月16日,天剛濛濛亮,雲陽縣雲江大道的“雲陽早面”形象店迎來首批食客。這間面積約100平方米的店面,不僅有顯著的“雲陽早面”門頭裝潢、logo標識,還專門辟出一個區域展示琳瑯滿目的雲陽麵食和農特産品。
“從10月底開業至今,每天的營業額穩定在2000多元。”50歲的黃兆明既是這家面館的老闆,也是雲陽縣面業協會會長。他介紹,雲陽城區有大大小小600多家面館,多以家庭為單位、親友為紐帶。這些面館出品的麵條質量不一、口感差異明顯、品牌效應不高,客觀上導致雲陽麵食幾乎沒有辨識度和品牌度。
設立行業標準、打造統一門店,正是為了打破這一困境。自今年10月底首家“雲陽早面”形象店開門迎客以來,不到兩個月,雲陽城區已有20多家統一裝潢、統一標識、統一品類的形象店開業。“我們想通過這種方式讓雲陽麵食的美譽度流傳得更廣。”黃兆明説,計劃到2027年,“雲陽早面”在全國開設標準統一的形象店1000家,在海外開設100家。
謀轉型
布局“預製鮮面”新賽道
“我們廠生産的原味面和雞蛋面口感筋道、風味香醇,廣受川渝兩地消費者青睞。”連年發食品有限公司位於雲陽縣工業園區人和組團,公司總經理楊永紅17歲就跟隨父親學習做面,2013年成立公司後,逐步從家庭作坊向規模化企業轉型,目前年生産幾十個品類的掛麵上萬噸,年産值5000多萬元。
持續創新、不斷轉型,讓這家企業在激烈競爭中擁有了一席之地。“別看廠區不大,一條生産線的設備就價值近千萬元。”楊永紅説,目前整個掛麵製作流程已有95%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整個工廠只有20名工人。為更好迎合市場,近年來,他們還開發出全麥麵、葛根面、胡蘿蔔面等新品,甚至還有售價138元/盒的禮盒裝羊肚菌面。
今年,雲陽縣提出“一把面,牽起千億産業鏈”的目標,讓楊永紅嗅到了商機。
“以前,我們的確還欠缺一些品牌意識。”楊永紅&&,今後公司所有産品都將以雲陽特産“雲小面”作為品牌包裝,“雲陽掛麵名聲在外,我們的産品也不愁銷路。”
楊永紅還透露,圍繞“中國鮮面看雲陽”目標,企業正準備進軍“預製鮮面”賽道。這種麵條雖不及掛麵保質期久,但能最大程度保留雲陽鮮面的風味,將打破傳統鮮面現制現賣的地域限制。
聚産業
麵食産業園年産值超11億元
近年來,雲陽圍繞“面”做文章,最近又提出圍繞全産業鏈發力。
2014年,雲陽縣牽線將分佈在全國各地的雲陽面工組織起來,成立面業協會抱團發展;2022年,“雲陽鮮面”團體標準出爐,同時打造“雲陽面工”特色勞務品牌;今年,又開設起“雲陽早面”形象店。
進入四季度,全“面”發力劍指千億産業鏈的雲陽又傳好消息:中面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將把總部落戶雲陽。
“我們是一家在全國擁有15家工廠、年産值3個多億元的鮮面産業鏈企業。”該公司創始人李清介紹,自己就是重慶雲陽人,得知家鄉正在圍繞面業打造千億産業鏈,他毫不猶豫就將集團總部從江蘇常熟遷回了雲陽。
雲陽縣商務委副主任吳浪説,近期已吸引近5家面業産業鏈上規模企業到雲陽,截至目前,雲陽麵食産業園區已入駐相關企業14家,年産值超11億元。
“目前,全國有雲陽人所開面坊7萬餘家,從業人員超20萬人,他們的足跡遍佈全國2700多個縣級行政單位,‘挑’起了全國70%以上鮮面市場,每年帶來逾700億元産值。”雲陽縣委書記陳道彬介紹,圍繞品牌、産業、銷售、服務等維度,雲陽正努力從構建品牌推廣體系、産業發展體系等方面發力,努力實現面業産業千億産業鏈目標。(記者 劉翰書 譚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