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綦江區趕水鎮,草蔸蘿蔔漫山遍野生長。新華網 劉磊 攝
新華網重慶12月26日電(劉磊)冬至過後,重慶市綦江區趕水鎮田間地頭綠意依舊,1.5萬畝蘿蔔長勢正好。這裡出産的蘿蔔形似草蔸、圓圓胖胖、味甜化渣,備受市場青睞,是當地一張叫得響的金字招牌。
近年來,趕水鎮圍繞種源端、種植端、加工端、營銷端、品牌端全産業鏈發力,打造草蔸蘿蔔精加工産品,今年鎮上草蔸蘿蔔綜合産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趕水草蔸蘿蔔圓圓胖胖、味甜化渣,備受市場青睞。新華網發(陳星宇 攝)
石房村,趕水草蔸蘿蔔的核心産區,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種植草蔸蘿蔔。
種蘿蔔不難,但要種好蘿蔔並不簡單。村裏種植大戶劉世平回憶,多年前大家剛開始規模化種草蔸蘿蔔時,沒有種植技術,也沒有經驗,種植的蘿蔔品質較差,不好賣,效益不可觀。
正當大家考慮放棄時,組織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現場指導、將蘿蔔種植知識“送到家”,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近年來,綦江區制定了一套趕水草蔸蘿蔔標準化生産技術規程,從選地、播種、施肥,到田間管理以及采收,每個環節都有相應標準。從“靠天”到“靠技術”,趕水草蔸蘿蔔品質越來越好,先後獲得“中國氣候好産品”“中國地理標誌産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等稱號。
科技賦能,也讓趕水草蔸蘿蔔“身價”上漲。當地通過引進蘿蔔深加工企業,開發了蘿蔔乾等多款産品。
趕水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擠掉“水分”,蘿蔔含金量更足,將蘿蔔製作成蘿蔔幹,每噸産值增加了500多元。
趕水草蔸蘿蔔産業大腦正式發布。新華網發(陳星宇 攝)
今年劉世平説,他對種好蘿蔔更有信心了。他的信心很大程度來自12月25日在第十三屆趕水草蔸蘿蔔節上發布的“趕水草蔸蘿蔔産業大腦”。
趕水鎮黨委書記龔欽龍介紹,該産業大腦融合了GIS地理信息系統和大數據分析技術,聚焦優勢産業生態、為農服務等功能需求,是一個全流程、可視化、高智能的鄉村産業數字化管理&&,旨在幫助管理者隨時掌握關鍵指標,實現決策的科學化與高效化。
在工作人員的演示下,能清晰地看到在蘿蔔管護方面,該系統可以動態跟蹤投入品和物聯設備的使用情況及分佈狀態,目前的設備包括氣象監測站、土壤墑情監測站以及智慧監控等;系統還將會實時採集數據與分析數據,提供智慧化農田管理。
在營銷端,該系統則通過銷售數據的動態分析,實時反映趕水鎮各區域草蔸蘿蔔銷售概覽、價格行情、市場分佈等情況;同時各村的産量、已售量與未售量也一目了然,為市場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趕水鎮産業特色銀行揭牌儀式。新華網發(陳星宇 攝)
“從‘地裏’到網上,草蔸蘿蔔的含科量、含智量正持續提升。”龔欽龍介紹,此外,趕水鎮還依託草蔸蘿蔔“特色專營銀行”創新設立了重慶市第五個特色信貸産品——草蔸蘿蔔貸,聯合西南大學正在打造“科技小院”,與企業、相關部門合作建立農業社會化工作服務隊伍,充分挖掘“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提高“産”的效能,推動“強村富民”走深走實。
據悉,2023年趕水鎮先後獲評國家級農業産業強鎮、重慶市強鎮帶村試點鎮、重慶市級中小企業集聚區。
數據顯示,2024年1至11月,趕水鎮鎮級分成稅收達1625萬元,同比增長97.9%;近三年,全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5.9%。
趕水鎮石房村,八方來客正在品嘗蘿蔔宴。新華網發(陳星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