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長安數智工廠,全自動裝配機器人和視覺檢測機器人協作安裝前後擋風玻璃。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你説的,它都懂;它做的,就是你想要的;它能像人一樣感知、思考、行動……當科幻巨制《變形金剛:起源》引領今年國慶檔電影市場,“重慶造”現實版“變形金剛”長安啟源E07也正式上市。
作為全球首款量産可變新汽車,啟源E07剛上市,就強勢“出圈”、實力“圈粉”,業內人士評價它開啟了“汽車機器人”時代。而這背後,是長安汽車一系列核心軟體技術的突破。
從“上半場”的電動化,到“下半場”的智能化,汽車産業正在經歷變革,軟體定義汽車已成為一大趨勢。當前,我國在汽車軟體方面,特別是基礎軟體等核心技術,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建設汽車強國,必須在“軟實力”上搶佔先機。
長安是重慶競逐“下半場”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兩年前重慶就吹響“集結號”,凝聚科技力量,在日趨激烈的汽車行業悄然打響“突圍戰”——
2022年底,重慶市科技局組織實施的核心軟體重大專項正式啟動,長安、賽力斯、中國汽研、招商車研、國科礎石、湖南大學重慶研究院等單位紛紛加入,牽頭實施首批7個汽車基礎軟體重大項目,奔着最緊迫的問題去,加速“四鏈”深度融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如今,首批項目已實施兩年,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果?如何助推重慶汽車産業向智能化轉型?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以“軟實力”增強“硬支撐”
在長安科技産業園,記者看到,外形炫酷的啟源E07,科技感十足。
“未來汽車就是這個樣!”長安汽車SDA-S系統工程項目總監蔡春茂介紹,“可變”是啟源E07的核心氣質,這款新車能實現形態可變、功能可變、軟體可變——
可以在SUV、轎車、越野之間自由切換;可以一鍵秒變辦公室、KTV、影音室;可以讓用戶按需求定義功能,像搭樂高積木一樣編排功能模塊……“汽車正在演變為可進化的智能汽車機器人。”蔡春茂説。
可變的背後,有強大的技術支撐,就是長安自主開發的智能汽車超級數智化&&——SDA架構。
“我們把整車解構為6層架構,包括機械層、能源層、電子電氣架構層、操作系統層、應用軟體層、雲端大數據層。”蔡春茂&&,如果説前三層決定汽車的“身體素質”,後三層則決定汽車的“智慧”程度。其中,操作系統相當於智能汽車的“靈魂”,汽車同時運行着多套操作系統,開發難度極大。
如何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在核心軟體重大專項“面向中央計算的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操作系統關鍵技術開發”項目支持下,長安汽車軟體科技公司聯合東軟睿馳、斑馬網絡、國科礎石等國內頭部操作系統單位,把目標鎖定在這塊難啃的“硬骨頭”。
“我們希望通過開展操作系統內核、通信中間件、服務通用中間件等研發,形成集應用工具與操作系統一體的自主可控方案。”項目負責人、長安汽車軟體科技公司可信與公共軟體副總監王曉偉説。
智能網聯汽車在運行中會産生巨量數據,對數據傳輸的要求越來越高。DDS(數據分發服務)因能提供靈活、可靠、低時延且高安全性的通信方案,在汽車行業逐漸嶄露頭角。
“在項目支持下,我們開展了分佈式通信中間件的研發,成為國內首家實現整車全域搭載DDS通信並量産的企業。”王曉偉介紹,全域DDS通信已在啟源E07上量産應用,通信時延小於1.5毫秒,近乎零時差的響應速度,讓它可以隨時隨地為用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不僅是DDS。兩年來,多個項目成果成功搭載啟源E07,預計到2025年底,還將搭載更多車型,量産超2萬輛,帶動産值超過40億元。
老牌車企在智能化賽道上高歌猛進,新勢力龍頭賽力斯則在虛擬化技術上尋求突圍。
虛擬化技術與底層操作系統強相關,主要應用於汽車智能座艙,是未來支撐智能汽車産業的重要技術。它可以讓多個操作系統在同一硬體&&上同時運行,增強系統靈活性和安全性。比如,車內娛樂系統和智能駕駛系統分別在不同的虛擬機中運行,即便娛樂系統發生故障,也不會影響智能駕駛系統的正常運行。
然而,主流虛擬化技術目前由國外企業主導,國外成熟産品已形成穩定的市場格局。國內企業如何破局?
“一方面要實現虛擬化技術的自主可控,另一方面隨着國産化芯片的發展,我們希望聯合更多力量,打造自主虛擬化方案,形成國産産品的競爭力。”重慶賽力斯鳳凰智創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唐如意説。
在核心軟體重大專項“中央域控制器虛擬化技術軟體開發”項目支持下,賽力斯聯合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單位展開攻關,目標是讓自研虛擬化産品在功能、性能、安全性方面和國外成熟産品持平,在使用成本和國産化産品落地支持上具備更大優勢。
兩年來,賽力斯已成功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虛擬化産品,在功能上可全面替代行業主流商業軟體。
“目前,自主虛擬化産品已經在智能座艙中應用。”唐如意透露,預計到2025年底,該産品搭載整車銷售將超1.5萬輛。同時,賽力斯還將攜手行業領軍企業,共同參與相關標準的制定,助力行業規範化發展。
解決從“可用”到“好用”
從“4個輪子+沙發”發展到“4個輪子+計算機”,在智能化趨勢下,汽車搭載的軟體越來越複雜,讓汽車軟體代碼量快速增長。
對此,中國汽研首席專家、信息智能事業部副總經理雷劍梅深有感觸:“兩三年前,一輛智能汽車的軟體代碼量只有1億行左右,現在有的甚至多達10億行,遠超手機、計算機,甚至超過了飛機。”
而且,汽車軟體系統迭代升級速度快,一旦需要軟體升級,就要修改代碼,然後去驗證是否達到預期功能。“特別是一些與底盤、動力、制動、智駕等相關的代碼,會直接關係到車輛行駛安全,還會有更高的安全要求。”她&&。
如何保障軟體質量安全?這成為汽車行業重點關注的新課題。
在雷劍梅看來,要做好代碼質量管控,縮短軟體開發周期,必須依靠工具支撐,去幫助企業高效、準確地完成測試驗證。
2022年,中國汽研聯合長安、賽力斯、重慶大學、湖南大學重慶研究院等單位,承擔了核心軟體重大專項“汽車電子軟體代碼質量控制技術研究與工具開發”項目,針對軟體定義汽車帶來的行業難題,開發高效可信軟體代碼質量控制工具。
項目啟動實施以來,項目團隊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完成了編碼規則掃描、代碼質量度量、缺陷分析及安全漏洞掃描、動態單元測試4款工具的集成開發,實現行業主流商業軟體功能的全替代。
一路走來,並不容易。此前,由於國外汽車行業在這一領域的研發上起步早,相關工具經過多年迭代,技術較成熟,易用性高,國內汽車行業應用的軟體代碼質量工具幾乎全是國外的。
“國外軟體採購價格高、維護成本高,但我們不得不買,這種感覺很難受。”雷劍梅坦言,國內汽車行業發展迅速,整車廠對軟體代碼質量工具的個性化定制需求日益增加,但國外企業響應不及時,定制化周期長,難以滿足這一需求。
為着力解決行業共性關鍵難題,中國汽研作為行業科技創新&&,聯合相關力量着力攻堅。如今,該項目研發的4款工具,已在長安、賽力斯多款量産車型的軟體開發中應用,累計代碼檢測量約900萬行,助力企業軟體代碼質量提升。
為加速國産工具的應用普及,項目團隊還將在長安、賽力斯等整車廠應用的基礎上,逐步向其供應鏈輻射,並依託重慶市汽車軟體公共服務雲&&,面向更多企業推廣。同時,通過迭代升級,持續優化工具的功能、性能及易用性,進一步推動工具從“可用”到“好用”。
事實上,圍繞汽車安全可靠問題,招商車研也聯合車企和高校,在核心軟體重大專項項目支持下,共同開發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可靠性綜合測試評價&&,並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重慶)上線投用。
“智能網聯汽車已從單車智能逐步向車路雲一體化方向發展。”招商車研汽車信息軟體測試研究室主任吳超&&,作為通信、交通、雲計算等交叉融合技術應用的載體,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測試內容龐雜,然而,對於車路雲一體化,國內外尚無權威的智能網聯綜合測評體系及相關測試技術,嚴重制約了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化進程。
測試參數不一致、標準不統一、結果不互認等,這些都是當前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面臨的重大難題。為此,招商車研聯合相關優勢力量,開發了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可靠性綜合測試評價&&。
吳超介紹,該&&具備一站式融合倣真協同能力,首次實現“人—車—路—雲”多維度全融合倣真測試評價。相較於傳統測評技術,其測評結果更有效、更全面、更具研發價值,可提升自動駕駛安全可靠性。
目前,項目成果已在60多家企業應用,完成整車安全可靠性測試技術服務超100項,産生經濟效益超8000萬元。
創新資源一體化配置
為何要啟動實施核心軟體重大專項?在記者走訪過程中,答案逐漸清晰:集中力量辦大事;把想幹事、能幹事的力量集結起來,幹成事。
未來,汽車的價值更多體現在智能軟體上,而不是馬力大小、有無真皮沙發座椅等。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軟體分會執行副秘書長尤強所言,人工智能更多地運用到汽車産業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一些瓶頸和障礙,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産業協同、政府支持。
“重大專項的核心邏輯就是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實施重大專項,是對科研項目組織管理的一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旨在通過創新資源一體化配置,推動“四鏈”融合,有針對性地解決創新鏈、産業鏈短板弱項問題,在重點行業、關鍵領域迅速形成競爭優勢、爭取戰略主動。
為此,市科技局率先啟動實施核心軟體重大專項,以“需求驅動、全鏈條布局、一體化實施”為總體思路,圍繞應用、基礎、工具、生態四類軟體的研發,首批啟動7個項目開展技術攻關。
在採訪中不難發現,重大專項的實施,進一步突出了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企業既是創新主體,也是投入主體、實施主體和成果受益主體。”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核心軟體重大專項首批啟動項目,均是以企業投入為主。同時,行業龍頭企業全程參與重大專項實施方案設計、重大項目需求凝練等關鍵環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創新需求、資金投入、研發組織、成果轉化方面的主導作用和對産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的牽引帶動示範作用,推動建立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機制。
以長安為例,在首批7個項目中,長安牽頭實施2個重大項目、參與4個重大項目,很好地發揮了在汽車行業創新鏈整合、産業鏈輻射等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
其中,在“面向中央計算的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操作系統關鍵技術開發”項目實施過程中,長安推動汽車操作系統上下游産業集群發展,帶動東軟睿馳、斑馬網絡等創新型優質企業在渝設立西南區域總部,長期規模化發展,助力重慶汽車産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值得一提的是,重大專項還有力推動部門協同、市區(縣)聯合、政企聯動等多方協同聯動,構建了政産學研協同創新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
“我們希望通過重大專項的持續實施,進一步探索創新資源一體配置,推動‘四鏈’融合,真正實現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記者 張亦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