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在全市首創並率先上線運行村財管理一體化&&——讓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更有“數”
“中國農業銀行交易提醒:收到環境衞生整治勞務費,100元。”近日,合川區清平鎮黃金村村民鄭琼收到一條銀行短信,內容顯示自己在村上參與環境衞生整治的勞務費已經發到了賬戶上。
“現在領個錢,再也不用專門跑到村上去了,所有錢都打到賬戶,不僅少折騰,還有記錄方便查詢。”談起變化,鄭琼豎起大拇指。
這項贏得當地老百姓廣泛稱讚的工作,就是合川在全市首創並率先上線運行的村財管理一體化&&(以下簡稱“村財&&”)。
此前,合川區在對鎮(街)、村(社區)巡察中發現了一個“老大難”問題:一些村的集體資金財務收支亂、資金管理亂、賬簿設置亂、票據使用亂,其背後可能存在把關不嚴、吃拿卡要、截留資金、侵吞挪用、虛報冒領等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想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圍繞村級資金這個關鍵,找到一個管用的資金管理方式。
村財&&由此應運而生。&&打通“收入開具收款”到“支出報銷審批”這條主線,優化審批、支付和自動記賬流程,實現“資金收付規範化、記賬報表智能化、財務分析數字化、監督預警簡便化、財務公開透明化”,有效助推村財數智監督直達“最後一公里”。
巡察調研發現“三資”管理漏洞
如何守好農村集體“三資”家底子、村民錢袋子,一直是基層治理持續關注的問題。
長久以來,村級傳統的手工財務管理不僅帶來了審簽來回跑路、票據雜亂無章、“斷頭賬”等問題,也帶來了虛列開支、截留挪用等廉政風險,更對監督監管帶來了巨大挑戰。
合川也不例外。
此前,聚焦基層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表現及根源治理,區紀委監委開展深入調研,撰寫了一份長達27頁的調研報告。
這份報告以合川區417個村(社區)為對象,綜合了2018年以來合川區查處的案例,十五屆區委巡察鎮街發現的村財鎮管、集體經濟發展、村級項目管理和侵害群眾利益等方面突出問題和問題線索,探究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背後的根源。
歸納提煉後,報告列舉出村財鎮管問題凸顯、集體經濟普遍失管、村級項目建設管理存在差距、侵害群眾利益仍然存在等四個主要問題。
“這四個問題直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漏洞。”合川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在日常監督和巡察中發現,村級財務管理問題突出,有些村半年做一次賬,有些村甚至一年都不做賬,只能拿出一大口袋的票據。
如何構建一個&&和載體,通過數智賦能使村級財務規範高效、監管預警智能便捷,減輕基層負擔、守護群眾利益,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為此,在合川區委的領導下,區紀委監委聯合區財政局、區農業農村委等單位,圍繞監督融入基層治理要求,聚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以村級資金“開具收款和報銷支付”等數據源為突破口,以雲服務和網絡服務為載體,以銀村直聯為抓手,在全市首創並率先上線運行村財&&。
目前,該&&通過不斷迭代升級,已實現“三資”管理線上全流程運行,區級相關部門、各鎮街和村級組織實時掌握所需各類數據,有效助推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加力推動數字清廉村居建設。
“三本賬”變成“一點通”
村財&&解決了什麼問題?效果如何?
“一句話概括,就是讓從前的村(社區)、村集體經濟組織、村集體企業‘三本賬’變成了‘一點通’。”合川區財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運行後,實現了三個轉變的效果。一是賬戶統管+銀村直聯,實現簽批支付從“來回跑”向“最多跑一趟”轉變;二是預置模板+智能記賬,實現賬務處理從“手工操作、承接斷檔”向“自動核算、永久留存”轉變;三是分析預警+多跨協同,實現村財監管從“碎片化”向“全覆蓋”轉變。
米坊村的出納沈琴是受益人之一。
“以前報個賬,我不僅要來回跑,找領導簽字審批,群眾也要來回跑領錢,耽誤時間,效率低得很。”沈琴説,經常能聽到群眾“吐槽”,“幾十塊錢還要跑一趟,把豆腐盤成了肉價錢。”
現在,村財&&針對賬務管理不統一、審批手續多、審簽不規範、支付效率低的問題,將全區2259個村級組織銀行賬戶全部納入管理,並與銀行系統建立連接,實現資金申請、審核、審批支付等全流程線上運行,有效破解“來回跑”的困境。
前不久,南津街街道米坊村綜合服務社通過村財&&“一鍵式”銀行轉賬支付了352戶村民965余畝土地租金,涉及金額365591元,群眾在家就收到租金。這種方式不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時實現了資金全流程監管。
不僅如此,村財&&植入了村(社區)、村集體經濟組織、村集體企業三套會計核算制度和財務報表等模板,系統自動智能記賬、生成報表,極大地提升準確率,減少人工出錯的問題。
針對村級財務人員頻繁變動易出現“斷頭賬”問題,&&依託“雲服務”將會計資料同步上傳“雲空間”,實現財務資料、會計報表等電子檔案永久留存、實時可查。
規範流程的同時,村財&&還能實現有效監管。“&&通過設置數據閾值、標準模型和常規數值,實時監控數據運行情況、自動解析比對,發現異常後推送至監管單位,在糾正錯誤操作的同時,確保財政資金合規使用。”合川區財政局有關負責人&&。
以前個別村存在大額現金支取問題,村財&&取消“庫存現金”科目,並設置規則,嚴禁各村級組織出納將費用報銷轉款至出納本人或者與收款人無關的經辦人員賬戶,有效避免了大額現金可能延伸出來的“公款私存”等廉政風險。
同時,&&還設置發票自動驗真、查重功能,對上傳的假發票、重復發票智能預警,防止虛報冒領資金。
監管向前邁一步,讓數據跑在問題發生之前
自運行以來,村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在減負提效方面,累計處理收支交易141146單、涉及金額20.24億元。“一鍵式”生成記賬憑證206553張,財務報表、公開報表和農村集體“三資”清理報表213297張,基層幹部工作量大幅減少。
在風險防控方面,&&打破了跨領域、跨部門、跨層級的監督壁壘,村財綜合立體監督網絡逐步形成,2023年依託&&巡察發現村級財務管理問題35個,同比增加28個,增長400%。2023年審批支付全流程運行,消除崗位廉潔風險點6處,下降42.86%。
進無止境。接下來,村財&&還將在現有基礎上,從事後監督向事前預警“邁一步”。
“建立&&的初衷是為了規範村級財務,並不斷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規範是目的,查處不是目的。”合川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明年村財&&的升級方向是建立“預警系統”,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不“爆雷”。
在市紀委監委的指導下,合川區紀委監委結合相關調研成果以及系統實際情況,梳理出了20個監督模型及其監督邏輯。其中,財務專業類監督模型3個,制度漏洞監督模型3個,項目招投標專項監督模型1個,針對“四議兩公開”、優親厚友髮發放補助、特困戶補助、宣傳費、接待費、白條入賬等老大難問題專項監督模型13個。
“目前,區紀委監委正聯合區財政局對20個監督模型的升級難度進行研判,爭取在明年初陸續上線運行。屆時將更有效地發揮&&作用,織密農村集體‘三資’監督防護網,讓監督更有‘數’,切實為基層減負、讓群眾滿意。”合川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説。(記者 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