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身智能機器人應用場景示意圖。新華網發(重慶市經信委 供圖)
新華網重慶12月24日電(韓夢霖)12月23日,在嘉陵江實驗室召開的重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經信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鐘熙對日前&&的《重慶市支持具身智能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進行了解讀。重慶將通過構建産業創新體系、加強産品應用推廣、提升産業生成能力、強化發展要素支撐、加強協調聯動等一系列有力舉措,激發全市上下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創新活力,推動重慶具身智能機器人産業快速發展,提升産業競爭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具身智能機器人,正逐漸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的熱點領域。”鐘熙&&。
據介紹,上一代人工智能是語言大模型,具身智能機器人則被認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的重點方向。如果將語言大模型視為“有趣的靈魂”,“具身智能”賦能的人形機器人則有了“好看的皮囊”,可以與環境交互感知、能自主規劃、決策、行動,具有感知和執行能力,可廣泛應用於工業、商業、家庭等任何需要人類勞動的場景,未來有望將人類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更具創造性的工作。
鐘熙介紹,此次&&的政策措施以具身大模型為主攻方向,以“大腦”帶“本體”為實施路徑,以工業場景應用為突破口,通過技術攻關、開源發展、開放場景,“三位一體”構建技術、數據和商業閉環的産業發展生態,推動産業快速生成和迭代發展。
在平台建設方面,重慶將支持建設産業創新綜合體、製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多層次創新平台,提升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創新活力。在項目部署方面,明確了從機器人“大腦”到“本體”的核心技術突破方向,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均將通過自身政策渠道,組織實施一批創新項目。
同時,重慶將以先進製造業為切入,逐步向其他領域拓展,快速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整機産品,並通過智能化改造政策渠道在工業領域推動規模化應用;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和産品的更新迭代,向消費領域輻射推廣,加速形成商業閉環。重慶還將持續優化具身智能機器人産業生態,打造包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人才隊伍和金融支持等在內的要素保障體系,推動産業開源發展,降低創新創業門檻,擴大産業參與度,促進技術高效迭代。
按照《措施》,重慶還將通過“揭榜挂帥”方式重點攻關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生態體系相關技術,並給予相應資金扶持。
重慶大學副校長李劍介紹,作為重慶“416”科技創新布局的關鍵一環,嘉陵江實驗室聚焦“數智+裝備”領域,發展規劃與具身智能機器人産業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嘉陵江實驗室將匯集重慶大學優勢力量,重點突破機器人關節、減速器、控制器、傳感器、智算平台等核心技術,實現機器人結構、感知、控制系統的自我迭代,提升具身智能機器人在複雜跨域環境中的穩定性、適應性與高效性,通過自主研發的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形成具身智能機器人正向設計、裝備創新能力,打造重慶市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全球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