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慶裏看應急|資源數據共用、預警信息共享 重慶合川、四川廣安推進一體化防災減災救災-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2/20 17:57:12
來源:新華網

新重慶裏看應急|資源數據共用、預警信息共享 重慶合川、四川廣安推進一體化防災減災救災

字體:

  新華網重慶12月20日電(劉磊)建設“一庫一網一圖一台”系統架構,對接兩地11個數字化應用,入庫1.31萬處風險點位、3649處防護目標……今年重慶市合川區與四川省廣安市共同打造“川渝毗鄰地區(合川·廣安)一體化防災減災救災”綜合應用,在預警發布、聯合會商、應急響應和協同處置等多方面,探索增強跨省(市)毗鄰區域應急聯動機制和處置能力,構建自然災害防減救線上線下一體化工作體系。

  “以前,我們最擔心毗鄰地區成為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燈下黑’,現在通過數字化手段賦能,能有效掃除工作盲區。”合川區應急管理局局長代加森説。

 資源數據共用

  凝聚一體化合力

  合川區與廣安市交界線長達209公里,兩地山水相連、人文相通、經濟相融,水文、地貌條件相似,洪澇災害、森林山地火災、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易發多發,應急聯動需求較大。

  早在2020年,重慶市合川區與四川廣安市及其下轄的華鎣市、武勝縣、岳池縣等地,在應急、氣象、水利、林業等領域及信息共享、資源整合、處置協同等方面細化合作,簽署應急管理領域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合作協議。

  “由於行政層級不一、聯動機制不暢、數字融合程度不深、指揮體系和響應條件存在差異等因素制約,各地在應急聯動執行上始終存在信息共享難、資源共調難、多跨協同難、聯動響應不快、處置效率不高等問題。”代加森&&。

  2020年以來,在災害過程中,合川區、廣安市兩地毗鄰地區需集中安置群眾1.5萬餘人次。部分群眾離毗鄰地區避難場所位置、醫療救助站點、救災物資發放點等相對更近,但是由於未掌握這些場所地址等原因,導致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救助。

  2024年,合川區、廣安市兩地“一把手”親自對接,簽訂共建共用“川渝毗鄰地區(合川·廣安)一體化防災減災救災”綜合應用合作框架協議。協議要求採取邊設計、邊開發、邊採購、邊迭代的方式,打造“川渝毗鄰地區(合川·廣安)一體化防災減災救災”綜合應用,建設“一庫一網一圖一台”系統架構。“一庫”即共享資源庫,包括兩地風險分佈、減災資源、防治和責任體系等信息;“一網”即聯合監測網,匯聚合川、廣安多部門監測數據和預警信息,實時跟蹤告警處置情況,感知風險態勢;“一圖”即聯動處置圖,用於圖上聯合指揮作戰、發布協同任務、實時查看處置情況、全程跟蹤任務實施等;“一台”即協同工作&,用於數據、任務、事件、內容和用戶協同管理。

  目前,該應用已對接兩地11個數字化應用,入庫1.31萬處風險點位、3649處防護目標、2388組減災能力信息、1931個減災資源信息,實時監測397個自動氣象站、174個水情監測站、130套林火監測設備、52個防汛視頻監控等數據,實現跨省(市)、跨部門、跨層級數據交互共享、資源互聯互通、工作協同互動。兩地風險底數、減災資源、監測預警信息共享率和跨省應急資源投送速度顯著提升,形成一體化閉環防範應對自然災害的強大合力,確保全程資源調度最大化、全域損失影響最小化。

“川渝毗鄰地區(合川·廣安)一體化防災減災救災”綜合應用駕駛艙。新華網發

  預警信息共享

  掃除“飛地”盲區

  合川、廣安接壤區內有7個鄉鎮存在“飛地”。“飛地”內,群眾因手機號碼歸屬地問題,常常接收不到居住地的預警信息。

  “比如,居住在廣安境內的合川‘飛地’群眾,他手機號碼屬於合川,僅能接收到合川區發布的信息,收不到廣安的預警信息。災情發生時,這些群眾往往不能及時轉移避險。”廣安市應急管理局局長何海林&&。

  為了讓數據快速流通、預警全面覆蓋,“川渝毗鄰地區(合川·廣安)一體化防災減災救災”綜合應用設計了聯合監測預警、風險分析研判、協同聯動處置、聯合復盤改進4項一級場景和15項二級場景,統一監測預警信息採集、存儲、發布標準,實時傳輸兩地應急管理、水利、林業、氣象、規劃自然資源等涉災部門監測預警信息。

  “現在,每次預警信息發布、解除都能做到真正共享,實現風險一體感知、災情一體分析、事件一體處置、能力一體提升。”何海林説。

  聯演聯訓提能、聯防聯控減災、聯動聯戰救援……依託該應用,兩地推動自然災害聯防聯治機制、應急資源共建共用機制、災害信息互聯互通機制、災害事件共商共處機制、數據要素共享共維機制等改革舉措落實,“特別是橙色及以上預警期間,兩地將聯合開展災情‘日研判’,聯動開展災害防範應對工作。”代加森&&。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