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話不能對孩子説?孩子被欺負怎麼辦?心理健康專題論壇專家來支招-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2/16 08:41:59
來源:重慶日報

哪些話不能對孩子説?孩子被欺負怎麼辦?心理健康專題論壇專家來支招

字體:

  父母哪些話很“傷人”?孩子遭遇校園霸凌該怎麼辦?12月15日,重慶市心理衞生協會“醫—校—家—社”共促青少年兒童與家庭心理健康專題論壇會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的情緒障礙問題越來越多,其中,又以抑鬱障礙和焦慮障礙為主,嚴重影響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學業等。”重慶市心理衞生協會名譽理事長、重醫附一院精神科教授蒙華慶分析,造成這些問題有3個因素,第一是生理因素,隨着青春期的發育,兒童青少年的性激素發生快速變化,為發生情緒障礙提供了生理的“土壤”;第二是社會因素,在這個階段,兒童青少年的學習任務重,面臨較大的壓力;第三是心理因素,隨着他們的成長,他們獲取的信息越來越多,但心理又不成熟,大量的信息匯集到一起後是一鍋“夾生飯”,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煩惱。從年齡上看,女生容易發生情緒障礙的年齡段在11—13歲,男生在13—15歲。

  那哪些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孩子?重慶市心理衞生協會心理諮詢師與治療專委會主委、重慶大學附屬中心醫院(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楊輝説,有時候家長過激的語言也是虐待孩子,“虐待分為情感、言語、身體虐待等。”楊輝以言語虐待舉例説,家長可能會對孩子説一些羞辱性的語言,比如“你就像一頭豬”;還有一些貶低性的語言,例如,“你怎麼那麼笨”“我怎麼生了你”;給孩子下定義,如“你就是拖延”等。

  楊輝提醒,家長要警惕對孩子的忽視,這裡的忽視是指情感的忽視。“有的家長説我就陪在孩子旁邊,但這種陪伴是心不在焉的,家長可能在玩手機,而沒有回應孩子的需求,或者很久後才會回應。”

  針對“輔導作業雞飛狗跳”的情況,楊輝也給廣大家長支了招。她説,家長在輔導作業時,要了解孩子到底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孩子的認知階段怎樣,而不是指責“怎麼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家長可以嘗試“合作式養育”,即可以問孩子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孩子希望我們可以怎麼幫助他?通過不斷好奇、詢問,與孩子共同應對學習的困難。

  小孩子的打打鬧鬧算不算校園霸凌?重慶市心理衞生協會理事長、重醫附一院精神科教授胡華説,校園霸凌行為是特指在學校相關情境中學生之間的暴力行為,即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産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校園霸凌行為産生於複雜的人際關係,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胡華建議,當孩子遇到校園霸凌,家長應先穩定孩子情緒,陪伴、理解孩子,為孩子提供安全感。同時,及時與學校老師&&溝通,了解具體情況,進行協商解決,不採取極端行為。對被欺負的孩子來説,要尋找機會求救,主動避險,不激怒一群人或有兇器的人,並及時報告老師和家長。

  對施暴者的家長來説,不能以暴制暴,要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不可以和可能帶來的後果,要與學校一起對孩子進行攻擊行為管理,並不吝嗇陪伴和表達愛。

  當天,專家學者們還圍繞青少年抑鬱、構築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有機土壤、薩提亞治療模式等話題進行了交流與討論。(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珩)

【糾錯】 【責任編輯:韓夢霖】